本文将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分别介绍"薄荷醇产业发展的现状","合成对天然薄荷醇的冲击"以及"薄荷醇产业发展趋势分析"。通过作者了解的全球薄荷醇产业现状,浅析产业的发展趋势。为保真实性,文中涉及一些公司的已公开的信息,如有侵权还请告知。
序
过去十年,是薄荷醇行业深刻变革的十年。从行业内部看,不只是供应链上新老势力的角逐,如印度和中国的围绕天然薄荷醇的竞争与合作,也是技术上新旧势力之间的博弈,主要是BASF/SYMRISE合成薄荷醇对中印天然薄荷醇行业造成的冲击。
从行业外部看,从新的应用场景,到新的政策环境都为行业带来深刻的影响。这些改变正在重塑天然薄荷醇产品的价格波动周期,以及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在此,我们试着站在全球产业链的视角,用最真实,客观,全面的信息记录这些改变,并试着分析这一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01
—
什么是薄荷醇
一、薄荷醇的定义
薄荷醇,又称薄荷脑,它是一种环类单萜醇,化学式为C10H20O。外观呈无色透明的晶体状,通常具有令人愉悦的薄荷香气,作用在皮肤或粘膜上能带来独特的清凉感。薄荷醇的熔点为41℃~44℃,比旋度为-49°到-50°,主要成分左旋薄荷醇含量应大于99%。
二、薄荷醇的产业链构成
薄荷醇的产业链构成并不复杂,上游薄荷醇供应由天然与合成共同组成,天然薄荷醇原料是薄荷原油,而合成薄荷醇的按照上游的原料不同对应三种不同技术路线,分别是柠檬醛、百里香酚、月桂烯。
天然薄荷醇占据市场主导,约为80%市场份额。合成薄荷醇虽然占据市场份额较小,但对天然市场价格影响巨大。
02
—
全球薄荷醇市场现状
在现代社会,人们从早到晚每天都在接触由薄荷醇制成的产品。自薄荷醇问世以来,凭借着怡人的香气和难以取代的清凉感觉,其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目前全球每年直接消耗薄荷醇-吨,如果算上含薄荷醇的精油类产品,薄荷醇的整体市场用量可达4吨每年,产值根据价格周期波动6-10亿美金每年,是名副其实的香料之王。
一、全球薄荷醇需求量保持增长
薄荷醇的主要应用方向是快速消费品,这意味着总体市场需求和经济发展的水平正相关,即当经济越发达,薄荷醇的市场需求越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程度不断加深,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薄荷醇的整体市场需求在这些年来不断增长。例如,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百姓的日常消费水平也不断提高,极大带动了中国市场对日化用品和口腔产品的需求,进而带动了薄荷醇的需求。
从数字上看,年全球薄荷醇的年需求量约为吨,到年上升到2吨,到年,全球年需求量已超过吨,年平均增长率大于6%。
二、全球薄荷醇供应高度集中
从供应层面来看,无论是天然薄荷醇还是合成薄荷醇,其供应都比较集中。具体来看:目前天然薄荷醇的原料近乎全部来自印度北方邦,而合成薄荷醇的供应则集中在三家跨国公司手中(BASF,Symrise,Takasago),其中BASF在合成薄荷醇市场份额最大,超过60%。
0
—
神奇的印度
19世纪末到现在,天然薄荷的种植有其演变的轨迹,从日本-巴西-中国-最后到印度。自20世纪90年代起,印度逐步取代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薄荷醇生产国和出口国,再到目前全球天然薄荷原油近乎%来自于印度。
从宏观环境分析,印度在薄荷种植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自然环境,薄荷喜旱且单位亩产量低,印度北方炎热干燥的气候为薄荷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且印度可耕种面积大,可以形成规模效应;
其次,经济环境,分别是土地成本和人工成本。印度土地使用成本低,印度的薄荷种植是夹在小麦和水稻之间,一年得三季作物。(12-月小麦,4-6月薄荷,7-10月水稻)从人工成本来看,薄荷的种植和收割需要大量的人工,而印度农民的收入处于全球较低水平,且城市的就业机会少,薄荷收入成为印度农民收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社会环境,印度的基础建设相对落后,在农村地区没有银行,甚至大多数的印度农民也没有私人银行账户,薄荷原油以其高单价和易存放的特点帮助印度农民实现了储蓄的功能,农民在需要用钱时只需要将薄荷油送到收油点即可当场换取现金,所以薄荷也被印度农民称作“CashCrop”。
综上,印度以其独特优势,在过去20年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在天然薄荷醇的供应上占据重要位置。在失去原产地优势之后,中国的薄荷醇产业是否必然衰落,答案是否定的。
04
—
中国薄荷醇市场发展现状
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达到薄荷醇历史的巅峰,占据全球80%的薄荷醇市场供应。而后由于亚洲薄荷种植产地的转移,中国的薄荷醇企业经历过一轮淘汰,一些完全使用中国原油生产的薄荷醇企业逐渐淡出。但同时,在中国的薄荷产区(安徽阜阳,江苏淮安一带)仍保留并活跃着一大批天然薄荷醇加工工厂,利用从印度进口薄荷原油和薄荷脑粉继续从事薄荷醇的生产加工和销售。
一、中国薄荷醇市场规模
依托着中国国内巨大的人口数量,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协定等关税优势,中国薄荷醇市场辐射的人口超22.5亿,且有薄荷产品的长期使用习惯,外用的如各种跌打油,清凉油,食用的如槟榔等等,导致中国对薄荷醇的需求巨大,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薄荷醇进口国,中国薄荷醇市场占据全球约50%的份额。
橙色部分主要是中国从印度进口的天然薄荷脑粉(左旋薄荷醇含量96%),由中国的薄荷醇工厂进行进一步深加工成品薄荷醇(左旋薄荷醇含量99.5%),并进行下一步的市场流通。而蓝色部分的数值代表的多是中国从日本,德国以及马来西亚进口的合成薄荷醇,这部分薄荷醇将直接进入香精和日化终端用户。由上图可以看出,中国的薄荷醇市场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呈现逐年递增的状态。
二、中国薄荷醇差异化优势
印度作为同样的14亿人口大国,其本国的薄荷醇年用量约为-吨,而中国的薄荷醇年进口量却稳定在1万吨以上甚至到1万5千吨,这样巨大差异现象的是由中国市场的差异化竞争优势造成的。
(1)关税协定优势
在中国-东盟,中国-巴基斯坦的自由贸易协定下,协议内国家从中国进口薄荷醇可以享受零关税,进而形成对印度薄荷醇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这些国家的买家通过中国购买薄荷醇可以有效规避进口关税,使得中国薄荷醇市场覆盖面达到22.5亿总人口规模。
(2)价格影响力优势
从薄荷醇的产业链流通环节来看,粗制薄荷醇(即薄荷脑粉)从印度运到中国再加工,相比在印度国内加工,这中间会产生额外的运输和加工费用,在双方生产效率相差不大情况下,应该是印度的成本绝对占优。但是在实际市场情况中,中国薄荷醇工厂的出口价格有时甚至低于印度。这是因为,一方面天然薄荷醇本身产品单价高,印度的成本优势相对影响力有限;另一方面,和欧美终端主要是长单型采购需求不同,中国买家通常是和印度进行现货或短期交易,一些头部买家通过分析中国市场上一手的需求和库存信息,预测市场未来的走势,并在较短时间内大量集中采购,进而推动印度原料市场上涨。在市场情绪的作用下,印度工厂如果没有前期的原料库存,在薄荷醇的售价上甚至会高于中国工厂和出口商。
05
—
中国薄荷醇市场特点
中国薄荷醇市场的特点可以分为结构性特点,区域化特点和投机性特点:
第一、从结构性特点来看,中国薄荷醇市场结构呈现上游相对集中,下游相对分散的现象。上游的集中指的是全国总进口总量庞大,但头部集中现象较为明显,前五名都是中国天然薄荷醇加工厂商,前三名占据进口总量超过40%;下游相对分散指的是中国的薄荷醇终端用户,在食品、医药、日化各个领域分散,单个公司用量小,但总体市场用量大。从产品需求结构来看,中国进口的薄荷醇,超过70%是粗制薄荷醇(即96%以上左旋薄荷醇含量的薄荷脑粉),剩下0%是精制薄荷醇(即99%以上左旋薄荷醇含量成品薄荷脑),成品薄荷脑中包括天然薄荷醇与合成薄荷醇。
第二、从区域化特点来看,在进口总量前10名厂商中,有7家中国本土公司,其中6家在安徽省阜阳市一带,这是因为阜阳在过去是中国薄荷的主要产地,在中国退出种植亚洲薄荷以后,仍活跃着一大批天然薄荷醇加工企业,通过从印度大量进口薄荷脑粉和薄荷原油,以保留加工习惯。
第三、从投机性特点来看,中国薄荷醇市场进口量占据全球50%以上份额,不只是因为中国及东盟的消费端需求旺盛,还包含了很重要的一部分投机性需求。这是因为,在中国的薄荷圈中,尤其是安徽阜阳和亳州一带的老百姓,包括天然薄荷醇工厂,贸易商,以及过去种植过薄荷,和熟悉薄荷产业的人们,都对天然薄荷醇的价格周期比较敏感,当价格进入到合适的点位时,阜阳当地会涌现出一大批投机性需求,这部分投机需求的总量根据价格周期有所不同,在市场接近历史低位时,投机性的需求总量甚至可达到-吨。这时,薄荷醇不再是单纯的产品属性,还是包含了金融属性的“理财产品”这点类似于印度农民利用薄荷原油实现储蓄功能,都是利用薄荷醇易储存,高价值,高波动的产品特点。
未完待续......
下周再讲,合成对天然薄荷醇的冲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