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倒伏的胶树换成槟榔推广养猪减少损失
风灾不可怕找准方向一起干
琼海石壁水口仔村将风灾变为转变生产模式的契机
22日,琼海市石壁镇水口仔村热闹非凡,村委会副主任李开琳、驻村“第一书记”李敏和贫困户盘春明一起,赶着5头大肥猪。这批4月下旬由扶贫单位提供的黑猪,在盘春明和妻子的照料下,每头都有多斤。“这批猪躲过了台风,可却找不到买主。”向扶贫干部求助后,没想到很快就有收购商来到村里。盘春明笑得合不拢嘴,“8.5元一斤,挣了元!”
水口仔村曾是一个以橡胶树为主要作物的村子,可是近年来随着橡胶价格下跌,水口仔村的经济发展方向遇到了瓶颈。“我们村子靠近定安,有养猪的传统,为什么不加大力度饲养黑猪?”贫困户邓业书决心转移生产重心,拓宽自家的猪舍。“台风刮清了我们的视野,到了转变生产模式的时候,还是得多种产业经营。”李敏说,台风之后,扶贫单位又将给贫困户送来一批小猪,它们将见证水口仔村新的发展之路。
南国都市报记者贺立樊文/图
贫困户坟海珍正在清洗自家猪舍
A胶树倒了棵黑猪卖了上万元
位于琼海市石壁镇的水口仔村,靠近我省中部地区,毗邻擅长饲养黑猪的屯昌县和定安县。此外,包括水口仔村在内的石壁镇,曾经是琼海市最大规模的橡胶种植区域,也曾经存在着不少橡胶加工企业。如今,随着胶价的下跌,这一切都已成往事。
18日上午,台风“莎莉嘉”来袭,水口仔村山坡上的橡胶树再一次遭受重创。“棵橡胶树没了。”22日中午,坐在自家的屋前,贫困户邓业书紧锁眉头,“我们村小组位于山坡,种的几乎都是橡胶树。”长在高处的橡胶树几乎年年被台风打断,投入了大量精力,却换不回理想的结果,邓业书为此头疼不已。
水口仔村是一座苗村,人口不过0多人,有4个村小组,有些位于山坡,有些则是库区移民,可种植的土地不多。身为库区移民,新安村小组的坟海珍一家没有太多土地。“丈夫家里有6兄弟,每家只分到2.8亩土地,全都用来种橡胶树。”经过两年的精心照料,其中有部分橡胶树已经到了开割的时候。可是“莎莉嘉”的突然来袭,让这一切成了泡影。
“差不多30棵橡胶树被刮断了,本来都已经可以开割了。”坟海珍烦恼不已,转过身去清洗猪舍。值得庆幸的是,水口仔村贫困户饲养的黑猪无一受损,成了台风过后唯一的希望。
今年上半年,根据贫困户的要求,扶贫单位向每户贫困户提供了猪苗。如今半年过去了,当初的小猪苗长成大肥猪,失去了萌气,却换来了财气。倒了棵橡胶树的邓业书,惊喜地等来了“猪客”。5头将近斤左右的大肥猪,每斤8元左右的价格,能为他带来上万元的收入。
这一切的背后,是贫困户雨中加固猪舍,扶贫干部第一时间联系收购商的故事。
驻村“第一书记”李敏(左)帮助贫困户陈秋菊登记卖猪收益
B会养猪的贫困户迫不及待等着小猪来
猪舍已经被清空,收入填满了腰包。数着到手的元,贫困户陈秋菊和丈夫盘春明迫不及待等着第二批小猪到来。
水口仔村有12户52名贫困户,得益于靠近屯昌和定安的优势,贫困户大都会饲养黑猪。陈秋菊在今年4月下旬领到了第一批5头猪苗,这是一家人脱贫的希望。“因为丈夫的胃病,花去了2万多元,我们家在年成为了贫困户。”陈秋菊说,这一年来,“脱贫”,是一家人的目标。
靠着丰富的养殖经验,以及扶贫技术人员的支持,今年10月,5头黑猪达到了出栏标准。“都是多斤的大肥猪。”李敏说,从那天开始,不停有“猪客”来村里看猪,频频向陈秋菊提出收购报价,“但是他们一家都不太满意。”陈秀菊的心理价位是8.5元一斤,但是收购商的报价却达不到。
17日晚的台风夜里,陈秋菊和丈夫几乎一夜不敢合眼,时不时冒着雨跑出屋外检查猪舍,拿起铁丝进行加固。“整晚不敢睡觉,一会担心猪舍塌了,一会又担心猪淋雨生病。那天后悔一晚上,没有早一点把猪卖掉,万一出了什么事,怎么负担得起!”第二天,雨势稍弱,陈秋菊又来到猪舍,确认5头黑猪全都正常之后,悬着的心这才放下来。
可是由于担心台风影响了猪的健康,不少“猪客”的目光都转向了别处。连同邓业书、陈秋菊在内多位贫困户,家中即将出栏的黑猪难以找到买家。陈秋菊再次找到驻村“第一书记”李敏。李敏一听,赶紧来到各个贫困户家中,统计出栏的黑猪数量,也确认了黑猪全部健康。他联系了对口的扶贫单位。“市检察院对口帮扶陈秋菊家,马上同意寻找收购商,没两天工夫,又有‘猪客’进村了。”李敏说,这回贫困户们抓住机会,卖出了黑猪,陈秋菊也惊喜地获得了8.5元一斤的报价。
陈秋菊说,等到第二批黑猪出栏,一家人就能正式脱贫,也有了稳固致富的本钱。水口仔村也在这个事件中,找到了经济发展的新方向。
C大灾来袭不可怕找准方向一起干
当台风袭来,留给人们的似乎多是心理的沮丧、精神的失落和经济的倒退,但是水口仔村却在这次台风之后,看清了发展的瓶颈,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
“原先全村单一的种植橡胶树,随着胶价下跌,抗风能力较弱的橡胶树无法独立支持村里的经济发展。”水口仔村急需寻找新的突破口,台风过后的两天里,来自琼海市安监局的“第一书记”李敏暗自思忖,“为什么不利用贫困户擅长养猪的特点,改变原有的单一经济模式,采用橡胶、槟榔和黑猪的多种经济模式,帮助脱贫呢?”
与此同时,贫困户们也在这次风灾中,有了新的启发。“在倒伏的位置种上抗风能力更强、价格更好的槟榔树,再扩大养殖黑猪的规模,让收入增加,尽快脱贫、巩固提升。”邓业书掰着指头说:“槟榔收购价是8元一斤,一棵槟榔树大约能产20斤左右;一头黑猪目前的收购价也是8元一斤左右,照我们的饲养能力,养到多斤不成问题。”
说干就干,台风过后,邓业书利用手头的闲钱将猪舍扩建,达到能容纳数十头的规模。陈秋菊也第一时间向李敏确认,第二批要了10头小黑猪。“扶贫单位分两批提供猪苗,根据贫困户的意愿提供,并且一头猪苗补贴元饲料;另外,我们也争取了槟榔苗,贫困户根据自身情况领取栽培。”曾经因客观因素导致的水口仔村经济瓶颈,反而在风灾之后找到了解决办法,李敏说,这是贫困户和扶贫干部的集体智慧结晶。
“风灾来袭不可怕,只要找准了方向,大家团结起来一起干,总有解决的办法。”“第一书记”李敏说过这句话,水口仔村的贫困户们,也说过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