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冠状病毒全世界爆发。我想把我这点体会重新汇总出来重发,也许能给国外友人一些参考。至于为什么国外后于中国爆发,我实在没有研究。而且五运六气这东西本来是老祖宗根据中华大地研究出来的东西,这个是否因地理位置的不一样,而导致气运的相对推迟,这个应该很有可能的。毕竟东方无论从经纬度还是时区都跟西方是有很大差别的。
新冠状病毒肆虐的背后
原创弓藏先生弓藏医话1月20日
新冠状病毒已经来势汹汹势不可挡了。现在人人自危,生怕这个病毒染在自己身上了。其实很早之前这个毛病精通中医五运六气的专家早有预测。谈五运六气肯定好多人不懂也不明白。白话一点就是,这个所谓病毒按照五运六气老祖宗早就告诉你了,而且说明白了。
笔者这里尽量白话点其中的基本道理和对新冠状病毒的发病走势预判。
一、年是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中运为少土。年末终之气为少阳相火当令。也就是冬天本该寒的,结果不寒反热了。该冬眠的动物不冬眠了,该潜藏到地下的阳气结果没有潜藏,都浮在地面以上了。这个地面以上对于人来说就是脾胃胸膈之上以及心肺的部位了。
二、到了大寒节气1月20日(即今天)之后,开始进入年的初之气。大寒之时阳气始萌,开始向地面升发了。而年大运为金运太过,属金,属燥。此时初之气厥阴风木仍不退位,就如一个大漩涡一样,把地下和地面的热和水都席卷到天空上来,让天空混沌不堪。再加上中运肺金收敛太过,导致这些湿热混沌之气容易内闭而结。所以这个时候开始发病的居多。有人会问:不是这毛病已经有了吗?我只想说,病有不至而至,意思是天气提前暖和,病也会提前到来,一般提前一周左右。
三、到了立春2月4日前后,地面阳气升发更厉害,上冲的趋势更强大,应该到那个时候新冠状病毒会爆发的更猛烈。
四、到了惊蛰节气3月5日之后,阳气升发已经到了地面了,因为地下藏着的虫子都跑出来了,地表不暖和了。所以阳气的升发力相对减弱了,堵在上面的火也就没那么旺了。新冠状病毒自然而然慢慢减弱。
五、到了春分节气3月20日之后,主气少阳相火就位了。地面阳热,地下升发力已经很弱了,而且此时人的毛孔大开,此时即使金气收敛过,但也相对减弱。等到了立夏,这个趋势更加明显。所以到了春分立夏,新冠状病毒应该是不治而愈的。
以上只是根据传统五运六气做一个简单白话点的推演,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免责申明:以上仅为笔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临床仍需具体辩证,四诊合参。若治疗使用,医院处方,笔者不负任何责任。
新型冠状病毒的中医见解
原创弓藏先生弓藏医话1月25日
新型冠状病毒,从中医来看,无论官方还是民间,大多认定一个基本思路:清热解毒,化湿祛浊。很多着眼点基本上都是在湿热上。
笔者蠢钝,对各家之认定仍有诸多不解。今以问答形式试图来让自己更清醒些更明白些。自问自答,自有种闭门造车之意。故有不当或与诸君不一样的地方,诸君亦别太介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仁还是智亦各自体会取舍。
1、很多权威机构都以湿热论治,多以藿香正气和银翘散类来化湿泄热,如何呢?
有一点笔者不太明白,为何大家都喜欢以湿热来作为此病病根。若论湿热,为何独盛于武汉,而不是湿热更重的广深港澳地区呢?再者,一年中湿热最重的时候莫过于长夏季节,那此证更应发在长夏季节,而不是现在的冬春之交。其三,很多人言之凿凿,说武汉为千湖之城,水汽旺盛,由此认定武汉此次疫情定因于湿热。这个理论其实让人很无语的,但凡生活在武汉的人都知道,此时武汉气温多在0℃左右,这种气温也能蒸腾这千湖之水而成湿热吗?当然湿郁可生寒湿也可生湿热,但笔者以为这些不是这个毛病的最根本原因,只是附带而生的病机而已。很多人言之凿凿用藿香正气和银翘散类有效果,那只能在症状萌芽期和病非常轻的时候才可以奏效。
所以,笔者窃以为以湿热作为根本病因和治疗方向是不妥的。
2、此次疫情为何偏偏发于武汉盛于武汉?
这个据说是野味惹的祸,果真是如此吗?好吃野味最出名的恐怕没谁干得过广东人吧。所以笔者对以上说法心存疑惑。
那为何独独发于武汉且盛于武汉呢?
武汉作为中部城市,不南不北不东不西。这就注定了它四季分明的特点。粗俗点说叫热的时候热死你,冷的时候冻死你。要是今年真能冷的时候冻死你,以笔者的观点,恐怕今年就不会爆发这个疫情了。
那到底什么原因导致这个疫情今年在武汉大爆发呢?
气候,今年独特的气候。用专业术语说:年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岁运少土。过了大寒,又变为少阳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岁运太金。基本意思是:年地面风大火也旺,到了大寒节气之后就成了年了,又变成了火旺金燥。风为木为肝胆之气,风大告诉你是肝风易动;火旺不论是君火相火都指火热,这个容易理解;燥金呢,指的是收敛之气,地球的收敛肃杀之气靠的是天空大气,之于人则是肺。这就明白地告诉你,今年不冷,而且风大。有一种效应叫虹吸效应,地面风大了,自然地下的木气不能藏的,加上这个冬天不寒,所以,阳气到了冬天本应该深藏于地下的,但却只能浅藏,而不能潜。再回头来看看武汉这个冬天的天气,只要太阳一出来就很暖和,太阳一落下就冷了,这种陡降今年在中部的武汉自然是最强烈的。阳气本来是浅藏,所以上午一热即升,下午一凉即敛。特别是到了大寒节气之后,岁运太金,金气收敛力超强。超强的收敛力,加上漂浮于上的相火根本来不及降入地下即被敛闭而形成通常情况下的寒包热(为了通俗起见,这个比方实际不够专业的),这就是郁火。郁火在哪呢?在地面之上天空之中,之于人,则在胸膈之上,心肺之中。
阳气既为浅藏,在地面千百层随着节气变化和早晚气机升降的陡然性,武汉地区大雪前后的地震实际也是这个原理。在地为震,在人为冲,而空气整体冷烈,将上冲之相火敛住,而为上焦之郁热。这才是根源。
3、病因到底是什么呢?
上面已经提到风大火旺金燥结。风大则阳气虹吸于外,易导致上盛而下虚,上盛则气高,火气不能顺降于地下则只能炽盛于上。若合以天空的突降的收敛之气,特别是大寒节气之后,进入了。岁运太金,天空肃杀之气突强,则极易将盛于上的火气敛住而成郁热。概括来说就是肺燥火郁。
4、那应该怎么治疗呢?
虽然木气不藏而相火漂浮于上是最开始的诱因,但肺燥火郁是此证之标。肺燥则百脉皆燥,论脉则可心肺脉实,脾脉也实。即阳脉皆可实,实者按之有力也。然阴脉:肝脉和肾脉则可虚,当然严重的可以实。论证当然有轻重缓急之说了。但基本证都是内热不宣所引起,当然也有很多急证,木虚极之人很容易木气上攻,而出现脑梗中风甚至突然晕厥、吐血而亡的证。
那到底如何治疗呢:现在都流行以连花清瘟为根本来治疗和预防,这对于一些证轻者是有作用的。其中麻黄开肺,石膏润燥,连翘银花泄热等等。那为何这个药到后来不能根治呢?根据笔者经验,此次肺炎不仅病急而且肺闭热郁非常厉害,所以笔者常将石膏量都用在60克以上,甚至更多,方可攻城拔寨。
笔者建议:
一、轻证者(不发热或发热轻),阳脉实,阴脉弦虚,虽数但不燥急。可用:石膏润燥,配:麻黄开表,连翘银花玄参知母泄热滋阴,(若喉痛可加桔梗生甘草)。等等加减变化
二、较重证者(发高热),阳脉实,阴脉弦虚,数且燥急。可用:蚤休紫草去郁热,石膏润燥,麻黄开表,连翘银花玄参知母泄热滋阴,桑叶导木热,淡豆豉栀子泄心火(心脉按之实而心烦),黄连黄芩泄肝胆之热(肝脉弦按有力)。(若喉痛可加桔梗生甘草,头痛者加菊花),(舌苔湿腻者可加藿香佩兰,舌苔粉厚加槟榔、大黄等)。以上等等加减变化。
三、重证者。脉皆实且躁急,且吐脓血,在前方基础合以千金苇茎汤、皂荚丸、桔梗白散等加减变化。
四、脉虚者。肺脉心脉脾脉虚者,当不在此病之列。治以温中补虚即可。
以上用药仅表明思路,药物配制和药量可根据实情加减变化,若治疗对证,可频服。
5、关于预防
今已入年,金气太过。薄荷麦冬代茶饮(不可以黄芪补虚,此证乃肺燥火郁之实,必先泄其实)。若一旦有肩甲酸痛、口渴、内热郁闷感、或喉中异物感,建议除茶饮之外可加服连花清瘟。
6、、食物禁忌
饮食上忌辛辣和发物。武汉人喜辛辣,然辛辣助燥。
少食鸡,鸡为升阳之品。有患者谈经验说要多吃鸡。笔者以为此不可推广,曾见多例因吃鸡而坏病者。
7、天气转暖,对病毒和疫情有帮助吗?
天气暖和了肺炎自然就好了,这个应该是有道理的。但其中原理不是简单高温杀菌。气温高了,人的皮肤毛孔大开,肺自不闭。肺不闭郁热自然能宣;另一方面,春天木气升发力会更旺,漂浮于上的相火会越来越盛,若肺闭不开,则郁热会更严重。当然随着立夏的慢慢到来,气温升高,肺之燥结自然慢慢打开了,而同时随着春天慢慢过渡到夏天,木气的升发力自然会慢慢减弱,郁于上面的相火也会减少。两相不干且不结,自然春分至立夏这毛病也就自然好了。
总体来说,此病始于大寒,盛于立春,衰于惊蛰,愈于春分。
总之,若保持良好心态,充足睡眠,防护得当,其实不用恐慌的。
免责申明:以上仅为笔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临床仍需辩证使用,四诊合参,请勿生搬硬套。若治疗使用,医院处方,笔者不负任何责任。
新肺病治疗理路参详(专业版)
-02-11无名弓藏医话
新病毒发展至今形势依然严峻,身在重灾区之人开始遍寻偏方验方,或还在东一榔头西一棒地试药。然而,不识临床之要,不明脉要药理之关键,实乃舍本逐末。今以此病的治疗用药之理路,且作分析,供中医一线临床者参详。
治疗理路参详与建议:
此证之常脉:
肺脉沉而有力(也有浮而按之有力的),脾脉浮大按之有力,心脉沉按有力(轻证者常偏沉按虚,立春前心脉很多浮按有力兼弦兼细,此时喉痹极多),两尺脉浮,右尺按之有力。肝脉浮弦按之可实可虚。
脉证用药详解:
1、麻黄12-30克。
证:此病无论发热否,下午到晚上,特别是傍晚时间一般会恶寒。不恶寒者肺脉常浮而不沉。可兼有胸闷,恶寒者胸闷甚。也可兼有喉痒,气冲喉,咳嗽。
麻黄用量根据肺脉的沉实程度来,一般沉按之有力用12-15克左右,沉伏且高热用量克达到30克。肺脉只是偏沉的病人,麻黄用量在5-12之间,肺脉浮按之有力,不可用麻黄。
2、杏仁12-30克。
杏仁用量可跟麻黄用量接近,主要是监视麻黄,防开门太过。若不用麻黄时不必用杏仁。
3、石膏30-90克。
此病重在肺中郁热不开。石膏用量必须有大将风度才可以摧城拔寨,很多医者用石膏限制在15-30克,对于如此重症那是隔靴搔痒。伤寒论中白虎汤石膏用量都达一斤,以汉代度量衡计算相当于今天的克左右。所以这里石膏用量不能少于30克,但凡肺脉脾脉都有力,无论浮沉,建议45克起步,发热重者可用到60克和90克。
此病常脚下冷,切不可因此而辨为虚寒证。此乃上盛,阳气不能下通。临床若石膏等用量到位,很快下焦恶寒感消退。
4、知母15-30克。另:玄参根据情况加减,用量在10-30克即可。
此证脾脉浮大按之有力为常态,当然证重者可以沉按之有力。尺脉浮,左尺常按虚,右尺浮按之有力。此为阴火上引。知母在此消中暍安肾燥,非常重要,不可轻易去掉。此证少有尺脉不浮按有力的,因上焦郁热而生虹吸。玄参用法,一般证为鼻腔眼眶有热气上冲。脉除尺脉常伴有弦细。
5、淡豆豉30克,栀子6-18克。
此证心脉常为沉按之有力,也可浮按之有力。此皆属心气不宣,郁热不能散发。证可有心烦闷,膻中常觉热烦不安。以淡豆豉宣散气机,栀子凉心。
6、淡竹叶8-15克。
淡竹叶能凉心,清心透热。凡有发热或者不发热而心烦者皆用之。
7、连翘、桔梗、生甘草、金银花的用法说明
立春之前,心气结而生喉痹者多,立春之后已见少。但若心脉有弦细偏硬者,此都为心气之结,可加连翘12克。若兼喉痹,则加金银花桔梗生甘草,且连翘用量可达30克。
若无以上诸证,上几味药不可用,特别是金银花,此时用之杀伐心阳,慎。
8、槟榔、大黄用法说明(参考文下舌苔图片)
此证舌苔皆厚腻。但厚腻又有不同。但凡厚腻,而干粉白苔,或燥起者,用槟榔12-20克。若舌苔润腻,不用槟榔。舌苔润腻者,见下条详解。
用大黄者,有釜底抽薪之意。很多重症病人脾脉按之有力,尺脉弦劲,无论大便干还是溏,可用大黄。此二味药取达原饮之意。
9、藿香、佩兰、砂仁的用法(参考文下舌苔图片)
若舌苔厚腻且偏润不燥,此为湿浊内盛。此时万不可以苍术白术等泄湿理中,中焦本实,再以二术加强,更生重滞。炙甘草亦不可用,此证脾脉实,右路皆实,再以炙甘草以缓,多生横滞。必速泄为要。若出现小便黄少,女子白带突增。以薏苡仁12-30,通常一两剂即可痊。亦可配滑石以利小便(见第13条)
舌苔厚腻而润,即使舌面微黄,当以芳香化湿为主。以藿香6-12克,佐以佩兰6克即可。若润甚,则此人素来脾湿,加砂仁10-15克以温化。以上三药皆须取其香气,煎药时最后十分钟下。
10、黄连、黄芩、菊花的用法
用黄连黄芩,一般是肝火上炎之时。常伴有头痛,主要集中在两侧太阳穴附近。用黄连黄芩泄肝胆热时,肝脉弦旺按有之有力。若无,只是一般头痛,不用连芩。用菊花6-10克左右即可。
此处强调,用连芩必须看脉,不然轻用必杀伐心阳而生它弊,若肝脉按虚则不可用连芩。特别是立春之后,用之常以黄连6-12克、黄芩12-15克左右,最后十分钟下以取其气。
11、关于祛痰(舌苔参考文下图片)
此证大多为喉中痰难出,因肺中郁热内结而生燥化,喉中常感觉有物嘎住不爽但难出。且常兼口渴,或口渴不能多饮者(脾胃素虚而苔润腻者多见此)。不可轻以孟浪之品,葶苈子半夏等皆慎。
若痰浊壅盛,以瓜蒌10-30克即可,若吐粘稠黄痰则可加皂荚若干,若吐脓血则已生肺痈,可以苇茎汤合桔梗白散以解;若见呕吐,加竹茹12-30克;亦可加竹沥15克左右以润;心脉有濡意且兼易烦惊,可加天竺黄12克(以上证常在重症中见)。
上图为干粉苔,除化浊之外辅以槟榔,下图为润腻苔,当化浊之外可辅以砂仁。以上二舌苔万不可横以二术。
12、关于大便溏泄
大便溏有虚有实,虚者,脾脉必虚,以理中加减治之,不在此病治疗之列。
此病之溏泄一为肝陷大肠疏泄失职,此时泄肝热即可。其二可为阳明经热下陷。比如,轻证久不愈者长服连花清瘟胶囊,其中大黄攻下而导致内城失守,热气内陷膀胱,而生泻。此泄为泻,常泻后无不适,大便色黄。虚证之泻大便溏黑,且泻后浑身无力。注意分辨。此时万不可继续使用连花清瘟胶囊,可加葛根25-60克轻泄阳明经热。
13、辅助用药
肺脉不沉,热内闭不重者,可辅以天花粉12-30克,芦根12等。高热者,可加重楼、紫草等等。脾脉大而实且小便黄少者可配滑石10-20克。若胸腹胀气者可加适量枳实厚朴。喉痹咳甚者加射干,以上等等。
14、中药服法:但凡发热者频服,一日可服一剂半甚至两剂,热退后再餐服。
以此法用药,一般发热者一日至三日内可退热,一周左右当基本痊愈。不发热者,一剂都能感知症状缓解,特别是胸闷气喘缓解,同样能很快痊愈。
上图舌为轻证患者舌苔,下图按此理路服药一剂之舌苔。下图舌苔可作为常人参照自己服食预防方药或食疗的样本参考。
前线人员预防方参详与建议:
前线人员一是要每日观察自己舌苔,但凡舌苔厚腻者皆须预防。舌苔不厚腻可以食疗。二是看自己喉中是否有痰但不易出,嘎在里面,此时会偶生咳嗽。若症状明显,可根据以上理路煎药代茶,一般两副药内症状会消失。
预防方:薄荷5麦冬30藿香2白糖若干当茶饮
食疗预防:雪梨2个切,葱白三小节加白糖煮水代茶饮
日常食疗:莲子雪梨银耳羹,每日可带杯中代茶饮
禁忌:禁食鸡、辛辣、韭菜等
不可以黄芪补气,本来肺气易雍塞不通而生郁热,再以黄芪徒补,必生后患。切切!
愿武汉人民早日脱离苦海!
免责申明:以上仅为笔者个人观点,仅供参考。临床仍需具体辩证,四诊合参。若治疗使用,医院处方,笔者不负任何责任。
新冠病毒,人人自救之傻瓜版
原创无名弓藏医话2月15日
首先我们来谈谈这个病到底是怎么回事
今年得这毛病主要有两个原因,去年冬天该冷不冷,人的阳气没收藏好,到了春天就容易往上冲而成火。但不巧年是个太金之年,啥意思呢?太金的意思是收敛太过,就是通常说的,人的肺和毛孔爱闭不爱打开。这样火往上冲,肺和毛孔又不打开,那就很容易形成燥了。
通俗来说,这个火郁在胸上。肺是负责开门关门的,现在不能开门泄热了,把整个火气郁闭在胸腔。就会出现胸闷,咳嗽,发热等证。时间长了,火把肺的津液烧干了,就成了检查出来的白肺。这个是最主要病因,还有一个附带的。那就是胸上面火烧得厉害,把脾胃上面的水以及津液都炼化成了干痰了,所以大部分病人会感觉喉咙有痰但嘎着不能出来,不爽利。咳嗽也多是干咳,而且经常会有口渴感,当然口渴不一定能喝水,因为脾胃表面是烧干了,但很多人脾胃里面还是湿的。
怎么治疗呢?
前面几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