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来自第一批奔三90后的灵魂拷问
TUhjnbcbe - 2020/10/24 19:33:00

“身为第一批要奔三的90后,你们现在过着怎样的生活和工作,拥有着怎样的爱情和婚姻?”

昨天收到悟空问答的邀请,让回答这样一个问题,自从认证了情感领域创作者,每天都被邀请回答这么沉重的话题,我真想去墙角抽根烟冷静一下。

总结了一下最近被邀请回答的几个问题,题主都是90后,却也能反应一批同龄人的生活状态。

问题1:怎么看待抽烟喝酒嚼槟榔,但我是一个善良的好女孩?

没想过这么小的生活习惯,也值得这么上纲上线了,我身边抽烟喝酒嚼槟榔的姑娘还真是不多,但是抽烟喝酒纹身的姑娘还不少,但这些并不影响她们都是好姑娘,而且我与她们都是很好的朋友。

我从小在一个很传统的家庭中长大,父亲不苟言笑,思想保守,一直的教育方向都是往古代大家闺秀那种方向引导。我自小虽然对父亲的教导严听必从,但骨子里其实一直很向往那些酷酷的“坏”孩子。

但其实他们只是有自己独钟的大部分人不敢尝试的爱好或习惯罢了,并非真的十恶不赦。前段日子我和闺蜜一起去旅游,元旦那天的凌晨,我们俩跨完年,坐在街角的一个咖啡店门口,我问她要了一支烟,虽然不是太喜欢烟的味道,抽了一支也差点被呛到,但我还是非常开心,那一刻感觉自己终于也是个酷女孩了,哈哈哈。

这个社会已经离古代很远很远了,我真心很喜欢这些特立独行的女孩,她们敢于做自己,外表貌似强悍,但大都有一颗非常柔软的心。

——大隐隐于人间

问题2:熬夜时我们很多时候都是放空状态,是无意义的,那我们为什么要熬夜呢?

或许,我们并没有刻意熬夜,只是想让生活从“起床+工作+睡觉”变成“起床+工作+释放+睡觉”。

生活一点点被各种琐事填的太满了,以至于我们都无法找到释放自我的空间,熬夜,正悄无声息的变成睡前最解压的仪式感。放空也好,无意义也好,那段时间都是最接近自我的时刻。

——大隐隐于人间

问题3:你认为责任是什么?

责任更多的是责任感或责任心吧,并不完全等于义务。在传统中长大的一代,新自由对我们这代的生来就有的思想冲击,让我们天生矛盾,既想摆脱很多人情的羁绊,又潜意识里觉得不对。

有责任心是好事,但也不可过多背负,耶稣过约旦河,走的很慢,巨人泰坦说我背你,耶稣说我很重的,泰坦大笑,没想到背起耶稣,走两步泰坦就累的满头大汗,泰坦说老头你怎么这么重?耶稣说,因为我背负着全天下的苦难。

无私的人大多活得很累。

——大隐隐于人间

问题4:你现在到底是真正的快乐,还是戴上了一张笑脸面具?

我也希望我们是真正的快乐,而不是面具之上忧伤的华盖。

年下半年至今,各大行业形势严峻,裁员缩编、控成本、缩减年终奖在各大公司上演,我身边的每个人内心都满是焦虑,但又得表现出积极工作的样子,生怕一不小心就被优化掉。

我并不想传递焦虑,但成人的世界着实不易,不善应酬的也要在各种局里装得八面玲珑,不喜欢八卦嘈杂的也要努力融入大多数,彷佛只有戴上一张张面具,才能成为这社会的合群者。

但我们并非单纯是因为世俗的眼光,就戴上面具让自己的人生将就。工作上的付出是为了我们爱的人,社会中的隐忍让我们变得稳重而睿智,如果这面具能带来工作上的如鱼得水,生活上的衣食无忧,又有什么关系。

拥有一颗八面玲珑的心并不是坏事,面具只是在不同场合切换自己以更好的让我们适应,但面具下的自我还是真实快乐的。

愿我们都能在这个缺乏安全感的社会,享受每一份美好,不管是面具之上还是之下,都可以真实的对自己微笑。

——大隐隐于人间

问题5:大家都知道暧昧并不好,为什么多数人依然乐此不疲?

大家都知道抽烟对身体不好,但依然有那么多烟民。

当今的社会,节奏快、纷繁复杂、竞争激烈,强烈的物欲横流的氛围,让人心浮躁,身上或多或少充斥着颓气。两个人相爱之时,鲜感有趣,而更进一步发展之后更多的是责任了,爱让人甘之如饴,责任却让人疲惫不堪。

而暧昧,大多数人是用来打发无聊或寂寞的,又不用负责任,一直保持着不清不楚的亲密异性关系,不是男女朋友,却又比朋友更亲密一层。爱和暧昧的出发点不同,心里的感受也就截然不同了。暧昧的人在蝇营狗苟中自娱自乐,孤独的人心中反而辽阔。

建议无聊的时候多读书多陪家人充实自己的灵魂和生活,让自己的心平静下来。寻找自己,远比追求外在的物质要重要和有意义。

我为爱而代言,拒绝暧昧和苟且,如果爱就深爱,而且爱的坦荡荡。

——大隐隐于人间

问题6:一个貌美如花的初中农村女孩,一个本科外貌平平的女孩,本科男应该选哪个女孩?为什么?

个人认为好看的皮囊不如相互契合的灵魂。

其实仅用学历去评判两个人是否合适在一起略有偏颇,还要看双方的经历、价值取向、双方的诉求等自身及环境因素。

90后的我们这一代,闪婚率有多高,离婚率就有多高。古代就有的门当户对,也不仅只是看门第及家境实力,而是注重相似的外界环境下成长的人更有相似的生活轨迹,这样才有可能陪伴彼此走完这么长的余生。那些宁愿孤苦一生不肯轻易将自己的婚姻将就的人,终究也只是想给自己的爱情一份交代吧。

——大隐隐于人间

以上种种,大概就是即将奔三的我们的一个缩影吧,努力工作努力生活,又努力想把工作和生活分开。怀抱希望,有理想,有责任心,又质疑周遭的一切。心中有爱,期望圆满,却因害怕受伤宁愿孤独也不敢迈出第一步。

闺蜜和我说,最近身边的人负能量都太多了,在这样一个缺乏安全感的社会,我们要互相给彼此正能量,正向的引导自己,对此,我也深以为然。我最近和身边的很多人都提过,其实我们会焦虑,会觉得生活很丧,都是因为“自动力”不足,我把自我驱动的能力定义为“自动力”。我们中有多少人是在“强行积极”的生活着,又有多少人在得过且过的生活着,明明存在着,却似乎与周遭的人格格不入,明明有想法,却又懒得实践。

如果说80后的一代是“孑然一身天涯路,半生迷逐浮仕途”,而90后的我们,却是有野心又向往山野的一拨人,渴望自由却也害怕自由,一直求自由而不得,不得而再求,得之刹那,却又湮于虚无,在物质得到满足的同时,精神却贫瘠不堪。我们不要让科学技术及生产力带来的进步,超过了我们文化思想的进步,让我们只是从拿着长矛和骨笛的原始人,变成了拿着枪支和手机的原始人。

从奴隶社会到今天,引领社会进步的是精英,真正能够享受到进步成果的也是少数比例的“相对自由人”。我们应该让自己的思想更丰腴,去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拒绝颓废、拒绝麻木、拒绝抱怨,有时间焦虑,不如花时间去研究怎么去做引领社会进步的实践者。在这个人人自危的时代,请努力让我们的脚步和思想同步。

往期精选

自说自话:写给五年后的自己

那些蠢蠢欲动却无从下手的改变

致我们兵荒马乱的生活

致我们泛泛之辈的理想

重启20岁时写给父母的一封信:假如我30岁还没有结婚

用心聆听,认真写字

——大隐隐于市的孤独患者群体

识别

1
查看完整版本: 来自第一批奔三90后的灵魂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