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云桥湿地要扩好几倍期待更多志愿者来呵护成都水源地
TUhjnbcbe - 2020/6/28 11:55:00

云桥湿地要扩好几倍 期待更多志愿者来呵护成都水源地


在郫县云桥村的田野深处,约60亩的云桥湿地,正好位于成都平原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地,距成都市自来水6厂取水口仅200米,对当地生活污水的净化有着积极作用。经过两年多的人工干预恢复,这里的生态环境有了重大改善。不久后,附近的近百户农民将搬迁,湿地面积会扩大好几倍,为水源地附近的水质净化发挥更大作用。


有这样一片沼泽地


那里水清花香白鹭飞


乡亲们种菜不用农药


沼泽、水草、油菜花、白鹭,伴着此起彼伏的鸟鸣声 2月底的郫县云桥湿地,展现出一幅纯粹的自然生态景观。湿地中间,分布着一条条小道,软绵绵的,脚一踩,泥中的水都能渗出来。


要是在六七月份,那才叫一个漂亮! 62岁的村民韩易书,指着不远处的满是干枯芦苇的沼泽地说, 看到那段架在池塘上的木栈道没,夏天芦苇长出来,绿油油的,栈道一直延伸进一片片的芦苇荡中,这些芦苇有两人高,遮天蔽日。伴着虫鸣、鸟叫,潺潺水声、蛙声,那才叫一个舒服。


作为当地土生土长的村民,在韩易书眼中,云桥湿地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经地下水位逐渐上升后形成的天然湿地。


为保护水源地的水质,韩易书家里用上了沼气池,平时就在屋外的边边角角种点自己吃的菜, 我晓得我们这里要保护好,我们种菜都是有机的,不打农药、不用化肥。 韩易书说,他们家现在只种了一分地,其余的全部租出去了, 方便集中管理,对保护水源地有好处! 韩易书和当地所有村民一样,都知道水源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着很强的生态意识。


村里种菜都不用化肥、农药,都是生态菜! 云桥村*支书白世怀说,村里一共2500多亩地,有一半种树,剩余的都种生态菜。除了向一些固定客户销售外,其余的生态菜,都是拿到市场去卖。


有这样一个公益项目


人工干预湿地恢复


再造天然水质净化器


云桥湿地已经形成很久,2008年,热衷环保的公益事业倡导者巫嘉伟等人,在云桥村发现了这块湿地,开始着手湿地生态系统的人工干预恢复项目,在2011年项目正式开始。


云桥村地理位置特殊,徐堰河、柏木河、柏条河三大河流穿过,属成都市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水资源的保护是村里的头等大事。 白世怀说,保护项目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对湿地进行了生态修复,比如对湿地内进行彻底的环境整理,除去杂草、垃圾等,打造出一个原生态湿地的雏形。


项目参与者巫嘉伟介绍,云桥湿地是一个天然的水质净化器,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当地的野生动物,如池鹭和青蛙等种群会繁殖得更快,对生物多样性发展大有益处。


有这样一群志愿者


呼唤更多同伴


来保护更大的湿地


对云桥湿地的恢复和保护工作,除了当地村民的参与,还有许多志愿者,也先后投入云桥湿地的保护中。志愿者和村民们这两年来付出的汗水和心血,让湿地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湿地的维护,还需要大量的志愿者! 白世怀告诉,志愿者除了不定期到云桥湿地来帮忙植树、帮助湿地恢复外,还需要加强生态保护宣传,让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湿地生态坏境。


据悉,湿地面积的扩大工作,已经提上日程,根据构想,湿地面积将扩大到目前的好几倍。


云桥湿地的人工干预恢复和扩大,除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外,还是一个湿地科研恢复的样本! 巫嘉伟说,湿地的扩大,主要是减少人为活动的影响,通过一些人工干预方式,促进湿地植被的自然恢复。


湿地附近的近百户农民,都将进行集中搬迁。 整个搬迁过程,都要实现零污染! 白世怀说,零污染搬迁同样需要大量的志愿者前来帮忙。


公益词典


云桥湿地


地处郫县云桥村,面积约60亩,徐堰河、柏木河、柏条河三大河流穿过此处。云桥湿地正好位于成都平原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地,距成都市自来水6厂取水口仅200米。作为天然的水质净化器,附近居民的生活污水经此净化后排入沟渠,当地水质污染得以减轻,生态环境得以提高。


区域内生态资源


野生高等植物:150种(其中包括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珍稀植物桢楠、金荞麦等)。


兽类:7种 鸟类:超过110种 两栖类:5种 爬行类:10种 鱼类:8种。( 易启明 刘奕 实习生 吕国应)

1
查看完整版本: 云桥湿地要扩好几倍期待更多志愿者来呵护成都水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