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可卿死后,薛蟠前来吊问,见贾珍要寻好棺木板,便说他们木店中有一副好板叫作樯木。这副板原本是义忠亲王老千岁的,“因他坏了事,不曾拿去”。谁是义忠亲王老千岁,他究竟犯了什么事,薛蟠并没有细说,书中再也没有提及。那么,薛蟠所说的义忠亲王老千岁是谁,究竟坏了什么事呢?
樯木究竟是什么木
薛蟠在说樯木时,特别提到,这副板出在“潢海铁网山上”,做棺木万年不坏。贾珍听了喜不自胜,便命人抬来。樯木抬到宁国府,家看时,“只见帮底皆厚八寸,纹若槟榔,味若檀麝,以手扣之,玎珰如金玉。”
这句话描写樯木的话,细读之下,其深意足以令人感到微微战栗,作者简直太写实了。这副板不仅是葬秦可卿的,还是葬贾家的,甚至是埋葬大明王朝的。怎么讲?
作者从形、味、声三个方面细写了樯木,此处,我先说“味”。樯木“味若檀麝”,那就是香木。檀,说的不是檀木,而是檀口之“檀”,也就是绛红色的嘴唇,照应了贾宝玉吃女儿胭脂口红。麝,就是麝月,是香月。香,在《红楼梦》中是“天香”,贾家无处不香。
“天香”出自《明实录·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说的是朱元璋母亲陈氏太后夜里做梦,在舍南麦场遇到一位黄冠神仙,这个神仙让她吞下了一粒白色药丸。梦醒之后,陈氏太后“口尚有余香”,第二天就生下了朱元璋。这就是“红楼第一梦”:仙缘。白色药丸就是冷香丸,是《红楼梦》中正牌天香。
樯木之声“玎珰如金玉”。玎珰都是玉字边,形容金属、瓷器的撞击声。金,是朱元璋给皇室确定的五行辈分中的金字辈,无论《水浒传》、《西游记》还是《红楼梦》,无一例外地把“金”作为朱元璋的字辈,同时,又暗藏了大明亡于金的隐语。玉,则是朱元璋之“璋”的斜玉边。这副板“帮底皆厚八寸”,暗藏了“重八”。樯木,还是说的朱元璋家的事。这层隐喻,又在瑞珠身上暗藏,朱元璋字国瑞,岂不就是“瑞珠”?秦可卿之死,也就暗喻了大明灭亡。同时,樯木之声又暗藏了“金玉良姻”。
樯木之形“纹如槟榔”。槟,是苹果树的一种,槟榔有两个“木”字,既说的是朱家木字辈的皇帝,又隐藏了林黛玉,林黛玉妙字“颦颦”。“榔”,就是大明最后一个皇帝,曾经做过桂王的朱由榔。秦可卿之死暗喻崇祯之死,是“画梁春尽落香尘”,朱由检是木字辈,朱由榔也是木字辈,正合“槟榔”二字。樯木的纹理如槟榔,原本就写得很奇怪。
脂砚斋说:“樯者,舟具也”。舟,就是贾探春“远嫁”之舟,以樯木造舟,岂不就是如秦可卿那样的结局吗?探春“远嫁”,其实是明清之交时,朱由榔避难缅甸(西海沿子真真国),最终被吴三桂以弓弦勒死的隐写。
所以,正如贾政说的那样,“此物恐非常人可享者”,樯木原本是皇帝的棺木板。搞明白“樯木”是怎么回事,谁是义忠亲王老千岁,他究竟犯了什么事就容易解读了。
樯木为何出在潢海铁网山
很多读者以及专家学者,都被“铁网山”解读成清朝皇家狩猎之地,甚至以此猜想这里发生了谋反大事。因而,便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清朝的九子夺嫡。夺嫡失败者,便是“坏了事”的义忠亲王老千岁。
这样解读其实很不靠谱,把铁网山说成是清朝皇家秋狝,其实也是因为“潢”字,潢,也指今之辽宁省西拉木伦河。然而,这里有“铁网山”吗?“潢海”二字确实与清朝有关,明朝就灭亡于大清,西海沿子真真国其实也是“女真国”,也就是薛宝琴说的“水国”。大水淹没了大明,朱楼淫浸在水中,就是“贾天祥淫丧天香楼”。潢海,讲的是女真造反,而不是清朝的九子夺嫡。
“铁网山”也是一击双鸣的写法,主要说的是桂林靖江王城。洪武三年(年),朱元璋分封诸王子,把大哥朱兴隆的孙子朱守谦封为靖江王,藩地在桂林。洪武五年,朱元璋以藩王的规制,按照南京皇城的样式,以石头修筑了这座王城。因而,靖江王城就是一座小石头城、小金陵城,也是《红楼梦》中的金陵。朱兴隆的影子便是书中的“兴隆街的大爷”,贾琏身边的小厮兴儿、隆儿。
朱守谦小名叫做铁柱,巧合的是,桂林靖江王城的地址就选在桂林铁牛寺,这就是“铁网山”。“網”的声部是“罔”,原本就是網的异体字,是欺骗、哄骗、蒙蔽之意,也就与“潢”构成了以欺骗、哄骗、蒙骗的手段谋反的寓意,义忠亲王老千岁因谋反而坏了事。
说铁网山隐喻的是桂林靖江王城,书中的文本证据实在太多,此处仅说说林黛玉在荣禧堂之所见。
林黛玉初进荣国府这回书有几个不同版本的回目,己卯、庚辰本作“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代玉抛父进京都”。黛玉在“兴隆街的大爷”护送下,来到了都中荣国府,在荣禧堂中,见到了一副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对联的落款是“同乡世教弟勋袭东安郡王穆莳拜手书”。荣禧堂、东安郡王、穆莳,这三个符码便隐藏了“荣穆王”。荣穆王就是第十一代桂林靖江王朱履祜的谥号。
林黛玉进荣国府意味着谋反,是“林代玉”的意思。樯木出自桂林靖江王城,那么,就一定是这里的“义忠亲王老千岁”坏了事。
两代靖江王曾经坏了事
大明靖江王是从朱守谦这一代开始之藩的,因为他们家不是皇家,便以朱兴隆为一世祖。朱兴隆是一世祖,他的儿子朱文正便是二世祖,贾政,便是假文正之名。这一点,也是荣国府暗写的就是靖江王府之旁证。
朱文正是朱元璋唯一的侄子,其人勇猛善战,屡立战功。朱元璋曾经问他想做什么官,朱文正回答:叔父成了大业,还担心什么富贵。倘若先封了小侄,如何服众?朱元璋闻之大喜,更加喜欢这个侄子。后来,因朱元璋先封赏了常遇春等人,暂未考虑朱文正。朱文正便纵容部下劫掠,又在部将的怂恿下,暗通张士诚,预谋背叛朱元璋。
朱元璋得到奏报后,将朱文正软禁于桐城,朱文正也死在了软禁之中。这是第一位“坏了事”的义忠亲王老千岁,犯的是谋反之罪。朱文正心口不一,这就犯了“網”字。
朱文正坏事之时,他的儿子朱守谦,也就是铁柱已经懂事,十分害怕。朱元璋便抚摸着侄孙的脖子说:“儿无恐。尔父不率教,忘昔日之艰难,恣肆凶恶,以贻吾忧。尔他日长大,吾封爵尔,不以尔父废也”。这个历史细节,也写在了《红楼梦》中,王夫人时常抚摸贾宝玉的脖子。
朱洪武没有食言,封朱守谦为靖江王,坏了事的朱文正也因此成为靖江王二世,列祀于靖江王国宗庙。
朱守谦做了靖江王,但却没有牢记四爷爷“尔宜修德励行,盖前人之愆,则不负吾望矣”的教诲,先是不愿意就藩,马皇后一再劝说,才在十五岁时到达藩府。在桂林靖江王城中,朱铁柱恣意妄为,史书上说“守谦知书而不谨宪度,狎比小人;性情乖戾,阴贼险狠,肆为淫虐,国人苦之”。朱元璋知道后,把他召回京师戒谕。朱守谦不以为戒,反倒写诗讥讽朱元璋。朱元璋大怒,将朱守谦废为庶人。
不久,朱元璋又恢复了他的爵位,把他的藩镇迁徙到云南。到了云南,朱守谦恶习不改,变本加厉残害国人,又遭朱元璋笞禁锢,最终死于凤阳。
这是两代靖江王“坏了事”,所谓“义忠亲王”,其实是反话正说,朱文正、朱守谦父子都是善于欺下罔上之辈,果然是“潢海铁网山”的义忠亲王老千岁。
这两代靖江王坏了事,朱元璋并没有撤藩,而是以他们的儿子继续袭爵。而到了荣穆王之后,又有两代靖江王坏事,靖江王惨遭灭顶之灾,荣国府“三春去后诸芳尽”。
又两代靖江王坏了大事
荣穆王是第十一代靖江王,他的儿子名叫朱亨嘉,是第十二代靖江王。《红楼梦》以秦可卿之死为大关节,往下就主要写的是南明时代的朱家“分瓜”了。崇祯皇帝死后的第二年,也就是顺治二年(年),朱亨嘉在靖江王城自称监国,做了大明代理皇帝。
朱亨嘉称帝,深层次原因应当是造朱元璋的反。朱元璋在《朱氏世德碑》中,把靖江王一世祖,也就是自己的同胞大哥朱重四称为“孟兄”,嫡长子变成了庶长子。所以,朱亨嘉以洪武为年号,称帝这年就是洪武年。这就是“林代玉”,桂林靖江王取代了大明皇统。
朱亨嘉篡夺大明皇统,遭到隆武帝朱聿键的严厉镇压。年四月,桂林靖江王城被攻陷,朱亨嘉被活捉。朱聿键立即将朱亨嘉废为庶人,押送到福建连江,“寻命掌锦衣卫事王之臣缢杀之,托言暴疾死”。《红楼梦》中,秦可卿、林代玉、贾元春都是这样的死法,书中隐伏了她们既是被缢杀的,又是病死的。
这代靖江王坏了事,付出了生命代价。他的儿子却没有朱文正、朱守谦儿子那般幸运,在靖江王城被攻陷时,朱亨嘉三岁的儿子朱若极被一个太监抱出,隐藏在王城的“雪洞”之中。这个“雪洞”也叫刘蟾洞,刘姥姥在蘅芜苑看到薛宝钗房间像“雪洞”,就是这段历史的隐写。刘姥姥所说的酒令“花儿结了个大倭瓜”,与薛宝钗栊翠庵品茶所用的“瓜分爮斝”是相互呼应的两个细节,就是南明时期朱家藩王们争夺皇统的“分瓜”历史。
朱若极躲过一劫,便随太监来到全州,在湘江边上的湘山寺出家为僧。朱若极就是后来的大画家石涛,这个“石兄”来自小石头城,而靖江王城中就有一座石头峰。
林黛玉号潇湘妃子,史湘云“云散高唐,水涸湘江”,以及大观园画家贾惜春,都是石涛的影子。这三个人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幼小时失去了母亲,史湘云更是“襁褓之间父母违”。
朱亨嘉坏了大事,朱聿键仍然没有撤藩,以其堂弟朱亨歅袭爵,继续做靖江王。三春过后,朱亨歅被明朝叛将孔有德缢杀。至此,桂林靖江王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朱亨歅虽然也坏了事,但却是因为力主抗清,不愿意投降而遭俘虏。被俘之后,朱亨歅宁死不屈,惨遭缢杀。假如说还有一个正面的“义忠亲王老千岁”,恐怕指的就是这代靖江王。
顺治九年(年),李定国攻陷靖江王城,孔有德放火烧城,然后自刎,把靖江王府烧成“白茫茫一片真干净”,荣国府集体“爬灰”。祖上被降为“孟兄”,孔有德灭掉靖江王,这就是贾宝玉痛恨仕途经济的原因所在,“孔孟”让靖江王蒙受庶出、“爬灰”之耻。
靖江王覆灭后,永历皇帝朱由榔继续大明皇统。但是,朱家诸路藩王不断争夺皇统,自相火并,根本无法抵抗强大的清兵。在吴三桂的步步进逼下,朱由榔于永历十二年(年)清明节期间,顺伊洛瓦底江而下,逃到缅甸避难——这就是贾探春远嫁。贾探春的樯木大船,最终成了大明王朝的棺木板。
“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香菱的判词中隐藏了“桂”字,也就暗喻了桂林靖江王、桂王朱由榔,以及灭掉最后一个大明皇统的吴三桂。其中的“孤木”,恐怕也是樯木的另一种表述。永历十六年(年)正月,朱由榔被吴三桂押回昆明,当年六月,被弓弦勒死于篦子坡金蝉寺。大明最后一丝香魂“荡悠悠把芳魂消耗”——《红楼梦》之天香就此消散,“樯木”终成大明棺木板。
令人骇然的是,吴三桂勒死朱由榔父子以及王维恭子之后,命昆明知县聂联甲带领员役搬运柴薪把三人棺木焚化于北门外,贾家最终的结局就是“爬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