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湘潭的印象,最先浮现在你眼前的是什么?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开国元勋彭德怀、世界文化名人齐白石,还是“龙牌酱油灯芯糕,槟榔果子水上漂,十里荷塘百里香,砣砣妹子任你挑。”的湘潭“四宝”顺口溜?
Δ图片来源于网络
湘潭被大家称为槟榔之城,湘潭人爱嚼槟榔。湘潭有句老话,叫“养妻活崽,柴米油盐,待人接客,槟榔香烟”。可见这槟榔,对湘潭人的重要性。
Δ图片来源于网络
湘潭槟榔的待客之道
01
XIANGTANBETELNUT
在湘潭,待客可以不用烟,不用茶,只需敬上一口槟榔,就足以表达主人的诚意。大街小巷的小商小贩中,以卖槟榔的老板生意最为好。遍布全市各个角落的槟榔摊子,有数万个之多。
Δ图片来源于网络
“吊吊手,街上走,买槟榔,交朋友。”
这句流传大街小巷的民谣生动地反映了,槟榔在湖南已经成为一种被大家普遍认可的社交工具。槟榔似银锭,故民间将此物象征财富。每当新婚之夜,湖南农村许多闹新房的人都高兴地接受新郎、新娘送的槟榔,并赞道:“新娘槟榔两头翘,一口两口我不要,三口四口不为多,我要五子大登科。”
Δ图片来源于网络
“槟榔越嚼越有劲,这口出来那口进,交朋接友打圆台,避瘟开胃解油性。”把硬邦邦的槟榔扔进嘴里,浓烈的烟熏味猝然而已,弥漫在口腔中,挪到口腔一角,反复咀嚼,沁甜、微醺、接着脸颊冒汗,口水直流。
Δ槟榔干果
这时,很多人会点上一支烟,深深地嘬一口,那一口烟,绝对是点燃了嘴里的原子弹!所以每个湖南人都知道:槟榔加烟,法力无边!
Δ槟榔湿果
就是这一颗小小的槟榔,令宋代文学家苏轼写下“两颊红潮增妩媚,谁知侬是醉槟榔”的美诗。也是它,让两个本来不相熟的人,在同样的大汗淋漓的畅快口感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攀谈熟络。毫不夸张地说,在湘潭,就算是搭出租车,互不相识的司机和乘客也会热情地共享一包槟榔。
Δ槟榔干果
关于湘潭槟榔的起源
02
XIANGTANBETELNUT
关于湘潭人吃槟榔的起源,有这样一种版本,说的是清朝咸丰年间,湘军统率曾国藩在湖南湘潭与太平军会战,双方死伤较多,加上天气炎热,导致瘟疫盛行,湘潭城内一名老中医从医书上了解到槟榔有驱虫、杀菌的作用,遂以槟榔干果、石灰水、饴糖、桂子油加工制成口嚼槟榔,以达到抗瘟疫的目的,后来果然见奇效,于是,街上、乡下无论大小纷纷效仿,遂养成习惯。
Δ药用槟榔果
据《湘潭县志》记载,年,第一颗湘潭槟榔诞生,至今已有三百余载。槟榔无论是药用,还是食用,抑或药食同源,皆渊源流长。
Δ槟榔树
而槟榔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在湖南,自古非槟榔不为礼,成为礼尚往来的礼节文化社交属性用品。在国家倡导传统文化的今天,槟榔的文化价值不容小觑,值得所有人去为之发扬光大!
Δ槟榔制作工艺
地图上,湘潭只是南方一个珍珠小城,小巧玲珑,温润精致,既不繁华,也不冷清,湘江从城中蜿蜒流过,滋养着这座城市的脉络,也濡染它青葱的肌肤,历史在它的身上披上尘霜也留下荣光。
Δ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首首幽默的打油诗精准的点出了让人垂涎的湘潭特产。湘潭人能吃,会吃,吃出了槟榔树“大者三围,高者九丈”的领袖风范;也吃出了灯芯糕“折成圆圈而不断,点燃无灰而不灭”的民族韧性。湘潭人的精神中有吃得黄连苦的强悍果毅,也有争做人上人的百折不挠。
END
温馨提示:
推文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文只作为引用,如原作者表明身份要求公司停止使用该素材的,请及时与本司联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