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白癜风医院最权威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海峡两岸第一部《中国槟榔文化史》
三十多年前,乡下小卖部柜台上都会摆放一盆卤水槟榔。有一次,我联想起一首由邓丽君翻唱的经典老歌——20世纪30年代湖南湘潭人黎锦光创作的歌曲《采槟榔》,不由自主地哼唱起来:
高高的树上结槟榔/谁先爬上谁先尝/谁先爬上我替谁先装/少年郎采槟榔/小妹妹提篮抬头望/低头又想呀/他又美他又壮/谁人比他强/赶忙来叫声我的郎呀/青山高呀流水长/那太阳已残/那归鸟儿在唱/叫我俩赶快回家乡
翻唱《采槟榔》的邓丽君
这首歌里,有着爱情的酵母,也昭示着“男儿当自强”,浪漫的情调里面又有向上冲创的血气,让人感应到了一身热血沸腾,多少年来激励着我奋发不息!
今年,在疫情期间,我无意在书柜里翻出黄守愚的专著《中国槟榔文化史》,读到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槟榔诗句——直抵几千年来中国人的心结,感慨万千!何日能走出历史三峡?“万物昭苏天地曙,要凭南岳一声雷”!
闲着没事,抱着耐烦的心,读完了用古代文言写作的《中国槟榔文化史》。该书搜集史料花了10多年,尤其是去台湾查阅文献费了不少力气,写成于年,出版于年,是中国第一本槟榔文化史专著。
自明清以来,湖南不产槟榔,却是槟榔消费的大省,而槟榔文化也融入了湖湘文化的血液里面。十年前,黄守愚负责编辑《湖湘文化研究与交流》杂志。研究湖湘文化,自然无法回避槟榔文化,这是黄守愚的最初动机。
翻读《中国槟榔文化史》三十六卷,也会折服黄守愚的修史的功力,不得不敬佩!成为一名优秀的史学家,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唐朝的刘知几提出了“史才、史识、史学”三大要件,到了清朝章学诚,又补充一个“史德”。在我看来,黄守愚已具备了这四大要件。
黄守愚认为,槟榔,是人的槟榔;人,是槟榔的人;二者在相互性之中呈现出“效果史”。黄守愚会通中西,用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的“效果史”解释“槟榔文化史”,实属高见。在历代医药之书里面,槟榔作为一味药物有颇为详细的记录,是四大南药之首。在古代南方,槟榔是男女定情的信物,是订婚、结婚的聘礼,是同性交友的媒介,是化解民间矛盾的礼证,等等;在古代北方,槟榔是贡品,是皇帝、权贵的奢侈品,官场交友的手信,等等。而今,槟榔又被认为是致癌物了。槟榔的功用,人心、人性、人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之中,有不同的呈现,可谓在人、槟榔之间以相互性来多元呈现。
汉武帝开发南粤,统一中国,因此槟榔开始载入汉语史册。汉武帝在皇宫种植了一百多株槟榔树,可惜水土不服,没种活。到了南北朝时期,槟榔作为南方特产,也是北方权贵的奢侈品,为北方汉人回归南方提供了心理药引。可以说,槟榔是统一北方的一种信物。
槟榔在槟榔产区的风俗是自发形成的,但是在北方的风俗之形成是因权力、财富的引导。皇帝对权贵的赏赐,权贵的炫耀,富人的攀附,让槟榔成为了权贵的奢侈品,是一种地位的象征。在明清时期的湖南,湘潭、益阳是经济中心,槟榔是富人、官僚的奢侈品,而大众跟风,由此在民间形成风俗。年以来,湖南人自发继承了槟榔风俗传统,并且发展为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由湖南传播到全国各地。这简直是一堂生动的市场营销课!
对于北方男人而言,槟榔是大诗人李白之恨。刘穆之早年穷困潦倒,不能克己,总是贪吃小舅子们的饭菜和槟榔,经常受到嘲讽,也不知耻,而妻子无法制止,只好剪断长发换钱,买回槟榔,以供刘穆之享受,自此不再梳妆打扮。刘穆之受到刺激,发奋读书,后来发达了,担任丹阳尹,刘穆之请来小舅子们吃饭,酒足饭饱之后,刘穆之用黄金盘子盛了一斛槟榔送给他们。李白羡慕刘穆之实现了人生的梦想,“何时黄金盘,一斛荐槟榔;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傍”。李白最大的梦想是当大官,由此施展自己的才华,可惜唐朝没有给李白机会。
槟榔之名出于女性,书写了女性的权利。因此,对于南方女性、北方女性而言,槟榔是对其权利的保障。女性追求男性,男性追求女性,赠送槟榔,接受则交往,拒绝则不可强求。据一些竹枝词,南方女性特爱吃槟榔,以为有美容之功效。甚至于说,南方女性以吃槟榔而黑齿为美,敢于否定白齿,表彰女权主义。
爱情是槟榔诗歌的主题。这是几千年来人类的追求,让历代的人怦怦心动,充满期待与梦想。苏东坡有诗句云:“暗麝著人簪茉莉,红潮登颊醉槟榔。”钱琦诗句云:“妾作槟榔花,郎作椰子树;愿得同根生;结子不知数。坐妾白玉床,解郎金错囊;记郎昨夜语,新市出槟榔。槟榔颗颗鲜,服之颜色好;妾意不求仙,底用安期枣?”屈大均云:“赠子槟榔花,杂以相思叶。二物合成甘,有如郎与妾。”民歌有:“石子落井探深浅,送口槟榔试哥心,哥食槟榔妹送灰,心心相印意相随。”“口嚼槟榔又唱歌,嘴唇红红见情哥。哥吃槟榔妹送灰,有心交情不用媒。”甜蜜的爱情,淋漓的韵致,多么让人心动啊!多么让人勇敢啊!
民国旧上海滩明星周璇《采槟榔》
人有烦恼、忧愁,可以吃槟榔来消除它们,“槟榔扶留,可以忘忧”。黄守愚认为,这是因为槟榔是一种嗜好品,有醉性和成瘾性,通过刺激中枢神经,产生兴奋,使人忘记烦恼,获得自由快乐感。历代好食槟榔的文化名人很多,唐三藏、李白、白居易、苏东坡、黄庭坚、陆游、朱熹、刘伯温、王佐等是代表人物。尤其是王佐,写下《食槟榔白诗》,将吃槟榔嫩白花茎的情调写得淋漓尽致,何其快活!历史学家连横是台湾连战的爷爷,其在《台湾通史》也提及吃槟榔白的事情。
海南、台湾、云南、广东、广西等地区,在古代盛产槟榔,形成了大致相同的槟榔礼俗。翻读《中国槟榔文化史》收录的台湾槟榔诗,可知槟榔是海峡两岸统一“公物”。当年,宋楚瑜访问上海,一首民歌《采槟榔》引起了宋楚瑜夫妇的强烈共鸣。
中国在五代时期失去交趾之后,国内槟榔产量供不应求,依靠输入南亚、东南亚槟榔,形成了一条海上槟榔之路。若是恢复这段历史记忆,也不失为联络东南亚、南亚的情感桥梁,为建立中国与南亚、东南亚的共同体奠定文化基础。
以上是《中国槟榔文化史》一书的诸多胜义,数不胜数。
翻读《中国槟榔文化史》,该书有几个优点:
一是汪洋闳肆,遍淹群书,体现了黄守愚的渊博学识。经史子集,近现代以来的民歌、论著以及外国文献等,古今中外,搜罗万有,引用文献有数千种之多。此外,还有田野调查。
二是一贯古今,会通中西,体现了黄守愚继承了湖湘文化兼容并蓄的传统。东方、西方史学,东方、西方哲学,熔于一炉,炉火纯青。
三是取裁合理,逻辑缜密,体现了黄守愚高超娴熟的史学技艺。取裁史料,分门别类,工夫精细,并且体系完美,逻辑缜密,这是《中国槟榔文化史》的特色。
四是文辞高雅,断识非凡,体现了黄守愚高超的文言写作能力和卓越的器识。
五是洞察人心,推原物理,体现了黄守愚洞察力非凡。通过槟榔、人的相互性关系,阐明人心、人情、人性,剖析“物”观念,这是《中国槟榔文化史》的美丽风景。
六是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体现了黄守愚的创造精神、学术勇气。他敢于冒着世俗风险,在槟榔文化领域里开天辟地,写成了中国第一部槟榔文化史专著。
季羡林写《糖史》,黄守愚写《中国槟榔文化史》,从常人“日用而不知”、忽视的庸俗事物里面发现大天地,“从无字处读书,在不疑处发疑”,似为“捡漏”,这是史学大工夫。
现代历史学讲究科学化,追求中立客观,排除利益、权力、情感等干涉,旨在揭示真相,并为真相负责。这是黄守愚《中国槟榔文化史》的追求。诚然,黄守愚追求“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中国槟榔文化史》只是客观中立研究槟榔文化,在槟榔、人的相互性之中揭示人心、人性、人情以及“物”观念。
既不要歧视槟榔,也不要崇拜槟榔;既不鼓励食用槟榔,也不反对食用槟榔,任由个人自主选择,尊重他人的尊严,这是他一贯的立场。
(于建初,国家一级作家,长沙市作协原主席,湖南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湖南省第九届、第十届*协委员,湖南省第十一届、十二届人大代表,湖南省工商联连任五届常委,湖南省新能源产业协会会长。著有畅销小说《脚都》《茶都旧事》及《于建初文集》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