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西藏生活了十一年。用了差不多三十年研究西藏的历史、宗教、文化,包括无法绕得开的藏医学。众所周知,西藏的历史、传说、藏医、珠宝诸多学科有它自身的分类规律,很多时候,你无法用现代通用的模式来归类的。当我从藏医学的经典《四部医典》中找到47处关于槟榔的记述时,我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没有资质把它展示出来。所以,遇到平台删帖,一时回不过神来。我申诉了一番,结果还是没有资质。我忽然明白过来,为什么在过去近二十年里,每当槟榔行业遇到质疑时,几乎是一边倒的骂声。原来整个行业非常尴尬的没有发言的资质。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那些同样没有医学或者相关背景资质的人,可以任意指责这个行业涉及健康的问题?难道说,传播负面的东西就不需要资质,而出于澄清或者自卫的目的去讨论,反倒必须有资质?这实在是一件非常吊诡的事。我终于弄清楚了,为什么很难看到关于槟榔作为一种中药材的正面的、积极的讨论。比如说《四部医典》,如此重磅的医学著作,竟然全篇几乎所有的方子都贯穿着槟榔的影子。因为它对隆病有作用,而隆病是影响人体健康的三大因素之一。更有趣的是,这些应用,是记录在唐代成形的医学经典中,至今仍在应用。如果考虑到一种药材从被人们发现到被成熟地应用到各种疾病中的漫长的探索期,至少,在藏族人的生活,槟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药材。如果深入研究,或许我们能从更古老的医学源头找到证据。按照西藏的经典记述,藏医起源于先绕米沃且时代,苯教经典甚至认为,藏医有至少八千年以上的传承。而且,随着历史研究的深入,喜马拉雅地区作为世界缘起的源头,正在出现越来越多令人们惊讶和喜外的发现。槟榔,无论是古典的研究还是现代的研究,都在逐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但是,如果按照眼下的节奏,如果负面的东西可以肆意宣扬,而正面的讨论无法进行,又如何让这个行业发展?说到这里,我想起槟榔行业长期以来的大量的广告,其实是可以拿出来一部分,把那些真正受益于槟榔行业发展的人们组织起来,让他们发声的。当所有正面的东西无法发声,负面的东西自然就占了上风。
刘志华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