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111/5837446.html提起厦门的老社区,脑海里最先想到的便是这个陪了我12年的——
“没有槟榔的槟榔社区”
许久没有回槟榔了,便决定趁着休息约上老同学:回槟榔看看!小时候总搭乘的16路公交车,从以前的小巴士变成了如今的大公交。街道上树影婆娑,在槟榔新村站下了车,转个头便能看到槟榔小学操场上青春活力的学弟学妹。往前走几步路,便来到了我的启蒙学校——厦门市第十幼儿园。现在的十幼也变化不少,园区更加宽敞明亮,旁边也建起了新的教室。对十幼最深刻的印象大概便是:每回文艺汇演时女生们标配的冲天炮、红苹果以及眉间那颗朱砂痣,活脱脱就是一个红孩儿呀!孩子们在学校里做操,爷爷奶奶便站在围墙外,目不转睛。明明前一秒刚送入校,后一秒便又开始舍不得了。穿过郁郁葱葱的街道、书声琅琅的校园,我对于槟榔的印象,又再一次鲜活起来。儿时记忆里的槟榔,和这一天再见到它的样子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老社区里独一份的温暖,大概便是早市时,居民和小摊贩家长里短的话题里,透露出日常的熟络。在槟榔这样一个不大的老社区里穿梭,也许下个转角,便会遇上邻里街坊,也许不经意间,就会有让你熟悉的好味道。
目录
藏在菜市场边上的老味道
老店是槟榔最温暖的底色
古早槟榔仍不失少年气
记忆中的老街巷,从新的故事中醒来
01
藏在菜市场边上的老味道
陪伴着槟榔人,走过了几十载时光的槟榔菜市场总有一份特殊的人情味。不少老槟榔人都会选择自己熟悉的摊档——
「诶,来了?」「猪肉照旧。」
小时候跟着奶奶去买菜,总感觉她神神秘秘的,和卖菜的阿姨对个暗号就心领神会了?
长大后才知道,这是属于老槟榔人和菜市场摊主的默契。
一个眼神,三言两语就能买到份称心如意。
穿梭在菜市场里,儿时的我最爱果蔬摊。瓜果蔬菜的五颜六色,对我来说是菜市场的最好看的配色。碧绿生青,让人看了心生喜悦。湿漉漉的水产区是我小时候最抗拒的地盘,也许是因为腥味,加上每次经过总是要小心翼翼地垫着脚走,偶尔还会碰上不甘屈服的鱼蹦到地面上。「老板,鱼掉出来了!」「噢哟!还真是!」说罢,摊主便急呼呼把鱼抓回水里。以前不觉得,现在看来,这样有趣的画面,好像也只能在菜市的水产区才能见到。
逛着逛着,就挪不动步了。贡糖、蒜蓉枝也太吸引人了,最好再能捎带一包猪肉脯。回家后再喝上一壶爷爷泡的铁观音,实在惬意。
本以为逛完菜市场后拎着满手好料回家就足够开心了,才发现边上的小店更让人欢喜!
明粒小吃店
/东明路-24/
对于许多槟榔人来说,早晨,从一碗面线糊开始。
这碗面线糊总能唤醒我的胃,为了它,我愿意早起!(可真是比闹钟还准时)
“咔嚓咔嚓——”,一进店便看见老板利利索索地剪着配料,再舀上两勺浓稠软滑的清糊,撒上一点胡椒粉和葱花,齐活!鲜美的汤汁紧紧包裹住面线,稠而不黏、糊而不烂的面线细滑爽口,轻轻吸溜,热乎乎的下肚。虽挺暖和,但坐在面线糊店的门口,少了屋顶的遮挡,喝着刚出锅的面汤,免不了汗流浃背。
面汤虽优秀,但油条才是一绝。将油条撕成小段后放入汤汁里“洗把脸”,记住,动作要快!这样吸饱汤汁的脆皮不会变得软塌塌。
淌着汤汁的油条实在诱人,可别愣着,嘴巴赶紧迎上去咬一口!实在满足!
菜市场边上除了早晨的味道,还有深夜的慰藉——
天津火锅
/东明路号/
这口子老铜锅,是天津一大家子开的,一开就是20几个年岁。而它,却深藏在槟榔菜市场里头。
冬日里桌上碳火烟囱氤氲,儿时每次经过,都想赶紧坐下,撸起筷子涮肉。
对它的初印象便是热闹:
“鸳鸯”、“清汤”,点锅底的喊叫声在院子里此起彼伏。
开涮前有件至关重要的大事儿得操办操办,那就是调蘸料。
阿姨端出四色的小蘸碟:韭菜泥、麻酱、豆腐乳和辣椒油。各种来上一点,尤其是麻酱多来几勺!
北派的老铜锅涮羊肉,那叫绝配。羊肉没有什么掺杂,用老板话说就是「内蒙古的货,20多年来没变过」。
撩上几片往铜锅里涮,烫至肉成熟色捞起,蘸酱。被醇厚的麻酱包裹的羊肉,膻味也便被遮了个七八分,这样吃最妙。(像我一样惧怕膻味的小伙伴也可以大胆一试了!)
除了羊肉,天津煎饼果子必定要来上一个,放眼望去每桌必点。
酥软的油条糅合着蛋皮、葱花,吃到中后端酱汁的咸香才冒出来。
02
老店是槟榔最温暖的底色
槟榔社区大多住的都是老人,我小时候就总爱跟着爷爷奶奶散步到小公园里看老人下棋打牌。今天一去,嚯,这热闹的场面,还是和从前一样。
路过的人像极了小时候的我,总是忍不住凑上前围观,这一围观或许就是一下午。幸运的是,小时候我可是得到过爷爷奶奶的牌技指点呢!
与其说这是个小公园,不如说这是个被老人和孩子们承包的游乐园。一旁是孩子在追逐玩耍,一旁则是奶奶们运动的身影。
三两一群的奶奶们带着孙子围坐聊天,说的话题却基本没有怎么变过。就这样在说说笑笑中,时间也不经意地过去了。
在厦门的这隅角落里,每个人都有最自在的模样。这样和谐温暖的画面,也正是槟榔每天都在重复的片段。
穿过小公园,路边的青葱实在惹眼。说来也奇怪,明明叫“槟榔”,却不见一棵槟榔树,反倒有满满的蒲葵。
槟榔除了满满的人情味,街巷里的老店更值得回味。质朴不张扬,是一代代槟榔人的日常吃食,也是这片社区最温暖的味道。
槟榔沙茶面
/槟榔东里7-号/
小时候我总称它为“楼梯口的沙茶面”。这家开在居民楼楼梯口的沙茶面,店面虽小,环境也不算敞亮,但也不妨碍老客盈门。凭借好味道,老板在这儿站稳脚跟,一晃就是30年。
一碗好的沙茶面,汤底是灵魂。如果说别人的身体里流淌的是血液,那我的身体里流淌的大概是沙茶汤的吧!还未到店,老远就闻到一股熟悉的花生酱香气。
金黄色的沙茶汤色泽诱人,记忆中的汤头依旧浓郁。
以前我最是佩服卖沙茶面的叔叔阿姨了,他们拥有对顾客点餐时耳闻能诵的超能力。(害,如果上学时我能记性这么好,想必《出师表》也能倒背如流!)
豆腐、米血、脱骨肉在我的必点菜单上不动声色地躺了20多年,尤其钟爱那吸饱了汤汁后鼓鼓胀胀的豆腐!
来这儿的大多都是附近的居民,在我们吃面的间隙,总能听到许多老客挂在嘴边的「老板,照旧!」路过的老爷爷看到我们几个年轻人围坐在小摊前,也都忍不住凑上前竖起大拇指:
「我吃了几十年了呢,这家店很实在!」
槟榔餐厅
/凤屿路-号/
小时候,要说槟榔这个老社区里,最有档次的餐厅是哪家,那一定非槟榔餐厅莫属了。
对槟榔餐厅最深的记忆,大概就是:
「走!今天晚上去吃烤乳鸽!」
这个宽敞明亮的两层餐厅,凭借其优质的海鲜以及鲜香的闽南菜,牢牢抓住了槟榔人的胃。逢年过节、宴请聚会,这里便成为了槟榔人的首选地。
现在的槟榔餐厅较从前也略有变化,一楼是简餐和本地特色小吃窗口,二楼是包厢、大厅。
除了装修有变化,我记忆中的乳鸽也变了。(变小了,我记得以前可是满满当当一大盘!)
虽然如今菜色几经更换,但味道却几乎不变,这番闽南风味仿佛已经成为老槟榔人的情怀。
沿着东明路往安平路的方向走,随便一家店都是能拿得出手、站得住脚跟的美食!或大隐于市的小吃,或有口皆碑的老味道。
连城酒家
/东明路号/
在槟榔,也是能寻到客家风味的。呐,就是这家店,专做客家连城菜,已经开了十几年了。
推开门,红椅布、玻璃转盘,满满老式酒家风。
客家菜一定要来份盐酒鸡。端上桌,酒香味直往鼻尖里蹿。鸡肉不肥腻,盐酒入肉透骨,入口有料酒的醇香味。
去连城不喝白鸭汤,就和去北京不爬长城的道理一样。鸭汤清甜,鸭肉嫩度恰好。(可一定要记得提前打电话预定,建议至少提早4小时以上订。)
阿娜大排档
/连城酒家门口/
这家土笋冻和章鱼必须有姓名!某点评网上没有相关信息,你们一定要拿好小本子记下来。
小时候最欢喜的便是放学回家的路上,和我妈一起去买土笋冻和章鱼。以前还是个小摊子,现在在连城酒家门口的空地上开起了大排档。
淋上酱油的章鱼爽口清脆,晶莹剔透的土笋冻蘸上一点芥辣酱,入口便瘫软在唇齿间。搭配上香菜和萝卜酸吃,又是不一样的口感,清爽解腻,一口一个。
明丽小吃店
/东明路号/
这家以老板名字命名的小吃店,陪着一代又一代槟榔人成长,却很少有人记得它的店名。
但若是说起冬粉鸭,老槟榔人心照不宣。
在这里,没有一只鸭子可以逃过上桌的命运!白切鸭、烟熏鸭、鸭肠、鸭血、鸭胗、鸭肝......
这家开了20多年的小吃店,凭冬粉鸭,养一方人。
焯粉、配料、淋汤,最后撒上点睛之笔:冬菜。
慢火熬煮10个小时以上的汤头清澈,来勺汤,热滚滚的汤汁一下子涌入胃里、裹上心头。
夹块鸭肉,外皮Q弹却不油腻。蘸上酱料,鸭肉的香气在入口的瞬间便迅速散开,汁水丰盈的鸭肉嫩而不柴。
对于鸭,从皮到肉到内脏,我都爱了个遍。而冬粉鸭的最佳拍档当属凉拌内脏。脆而嫩的拌内脏吃起来咯吱咯吱的,爽极了!
新佳美
/东明路-一层/
当你问一群在槟榔社区长大的90后们对「炸鸡」的初印象,他们的回答会出奇一致:新佳美的童子鸡!
「虽然现在满大街都是炸鸡店,可是小时候就只有它啊!」
那时最期待听到父母说的一句话大概是:「走,带你吃新佳美」!
▲喏,小时候最喜欢趴在点餐口盯着这个小窗口,等着我的童子鸡滑下来!
这家藏在槟榔25年的混血快餐店,简直是我的第二食堂,至今我仍是新佳美的忠实拥护者1
金黄酥脆的炸鸡皮散发着油脂香气,里头饱含着鲜嫩多汁的鸡肉。但还需要有番茄沙司或是黑胡椒粉的调味,边蘸边撕边吃,很是得劲。
小时候最期待的便是撕鸡肉的环节,一边嗷嗷叫着烫手,一边又不管不顾地撕开鸡腿。
狮城炒饭也是我心头的白月光!米饭粒粒分明包裹着葱油香,小时候专爱挑里头的香肠丁和鸡蛋粒吃。而最功不可没者当属酸甜爽脆的洋白菜,让我一整盘炒饭分分钟可以下肚饱腹。
槟榔虾面弟
/槟榔西里15号/
儿时印象里,我妈总爱带着我去吃虾面。我当时还不理解,为什么隔壁桌的叔叔西装革履,还要窝在店门口的小桌子前弓着背吃面。
进店后,只说声“一碗”,老板便开始忙活。
堆得像小山一般高的面碗,看似壮观。实则忙起来,几分钟内就能一扫而空。
加入了蒜蓉调味的虾汤鲜香浓郁,微微蒜香让虾面的鲜甜更加突出。
除了汤头,辅料也不逊色。虾仁、瘦肉、豆芽配合劲道爽口的水面,好吃到心花怒放!
店里的卤味也是一绝,卤猪脚是我的最爱,软软糯糯,拌着米饭我能吃两碗!
03
古早槟榔仍不失少年气
对于学生时代的我来说,槟榔就是我的小宇宙。算起来,我在槟榔度过了12个年头。年复一年,槟榔似乎永远是慢条斯理的模样。
哦不对,一抹明媚的蓝色涌入街上。脚步匆匆的学生,打破了这般慢节奏。
还记得每个清早蔚为壮观的场面:站在路口,两种不同的蓝流分岔而去。
个子小的齐刷刷地左拐,那是通往槟榔小学的路;个子高的则直行,去往槟榔中学。而我,也曾是这两股蓝流的其中之一。
路上的女生手拉手走过身旁,「咦,校裤怎么是紧身七分的?」
害,一定是因为偷偷改了裤脚!果然,不论过了多久,比起拖地大裤管,小脚裤依然有吸引力。
这家照相馆,记录了槟榔学子的“黑历史”。曾经但凡需要拍证件照,我们都来会这儿。技术嘛......我反正是不会给你们看照片的。
门口的文具店是我的百宝箱:
以前一放学,就看到一群女生站在笔架前挑着各式各样的圆珠笔,男生则围拥着买溜溜球。糖果屋、黑白猪是我的最爱,还有冰柜里的棒冰,门口挂的QQ糖、小辣条都让我念念不忘。(小时候总觉得好吃的只有垃圾食品,关键还便宜。)
除了小卖部,我更挂念的,其实是它!
炸料摊
/小花园(多福豆花旁边的小路走进去)/
「放学后别走,小花园炸料摊见~」这大概是我学生时代最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那时候的心里总装着炸料摊,还没放学就已经想好要吃什么了。
我对它的爱,一直延续至今。就在前天傍晚,我又专门去吃了一次。
放学铃一打响,学生们便以最快的速度向它奔驰而来。小学生拿着零星的一两块钱,偷偷买上一两串。而中学生似乎把炸串摊碰头当成了一种习惯,到摊必点的菜已经能脱口而出。
以前,我们总喜欢围着油炸锅,两眼直勾勾盯着锅里翻沸的肉串。待炸串出炉,便迫不及待地从签头撸到签根。
丸子、鸡排、泡面是我的老三样,沥油后根据自己喜好拌上甜辣酱,便能马上大快朵颐!
那时候谁还管减不减肥的!再配上一杯汽水,可以高兴地和同学说上一个星期。
闲暇之余的阿姨,也拿起了一串刚出炉的炸料在细细品味。
学生时代,我们心中的炸料摊除了小公园的C位,还有就是这家开在小公园旁边的居民楼底的炸料。
这两家有什么区别呢?按我同学的话说——
「有钱的时候就光顾居民楼底的炸料摊,感受一下包厢。」
「没钱的时候就光顾小公园的炸料摊,找叔叔阿姨赊账。」
只可惜,现在这家炸料店已经不再经营了。
04
记忆中的老街巷,在新的故事中醒来
沿着安平路往居民楼走去,一片郁郁葱葱,年代久远的房子在其中依次排开。
窗台上挂着的衣物在风中微微摇晃,门前花盆里的小果子正待熟透。
这两年槟榔迎来了属于它的另一种热闹。越来越多有趣的年轻人,因为喜欢这片拥有历史积淀的老街区里闲适的日常氛围,选择搬进槟榔社区,经营起一方自己的空间,社区店的主理人们用自己的方式,慢慢地与老社区相处。
在问及为何选址在槟榔时,野良的主理人告诉我:
「因为我喜欢有烟火气的槟榔,午后阳光透过槟榔的芒果树,光影很美。」
野良NORA
/槟榔西里72-76号/
即便是老社区里的景色,还是没忍住来凑个热闹。“咔擦”一下按进快门,此刻没有人缺席。
想来年幼时不知,在这样的老社区里,能和家人沐浴在春日的午后,散步、低头看花,踩着大人们的步子走路,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野良的这扇小窗真是美好——
时间的洗礼让老社区里的一砖一瓦之间都带上岁月的痕迹,居民楼的生锈大门,一嗅都是时间的味道。
表面带着坚果香气的梦龙,内里是馥郁酒感的提拉米苏。
其貌不扬的巴斯克芝士却是内心温柔的一款甜品,焦香的外皮更衬托了芝士的风味,比重芝士轻盈,比轻芝士细腻。
shannonscoffee
/槟榔东里号楼-1/
槟榔社区里尽是闲适熟悉的生活气息,温暖即是初衷。因为喜欢这一带,shannonscoffee的主理人选择了这里。
推开门,小小的空间一览无遗,小坐片刻,便会见到有附近居民打包饮品。
石榴青桔苏打美式,清新极了。石榴的甜是清爽不腻的,加上青桔的酸感和香气十分可口。
不喜酸感的老板,通过坚果可可的调配,使Dirty顺滑均衡,牛奶的味道不会盖过咖啡本身的风味。
FRESHCOLORCOFFEE
/槟榔东里92号室之二/
又是一家低调不张扬的社区店,来来往往的多数是回头客。
我们这一行与其说是来探咖啡馆,更像是我们去拜访一位老友,一切都是那么“自来熟”。
吧台台湾腔重重的咖啡师小哥每出一杯饮品都会介绍它的来历,在什么时间,是怎么发现,这样做比较有趣,比较好喝的等等。
探店必喝冰美式!FCC的冰美式出品看着像杯酒,黑色的亚克力杯垫衬托起来还挺有格调。入口酸甜,后段的顺滑感不够,不过总体还是挺对我胃口的。
傲客夜食
/槟榔路9号/
既然来了槟榔,怎么能不去傲客夜食呢!
烧酒配是厦门人夜生活的代表之一,作为一家“深夜食堂”,傲客夜食用纯正的闽南烧酒配牢牢抓住了一票人的胃和心!毕竟人的味蕾,最终都会回归于家常味。
给大家推荐几道必点菜!
烤鱼、冻香螺、生腌虾、咸水鸭肝、闽南醋肉。(不说了,我要去擦口水了!)
酒足饭饱后,也该散散步了。毕竟,这才是槟榔人该有的模样呀~
巷子里的灯开始亮起,这是一天里安静的开始。槟榔的夜晚虽不算明亮,但也温暖。摆摊的小贩开始招揽生意,散步的人陆陆续续多起来。
走出槟榔,筼筜湖旁的小道是居民的休闲聚集地。
晚饭后来这里慢悠悠的散步,水流声伴着行人窸窣的碎语,老人轻轻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就像曾经那些无数个槟榔的夜晚一样,最是惬意不过了。
这里,几乎每一寸土地都记录着我成长的印记。而槟榔的魔力,大概便是看着在这生活的人们,感受他们独特的生活节奏,在漫不经心间,仿佛就在这里走完了一辈子。
其实每一篇推文写出来的都不及采编经历的五分之一,槟榔的好,还需你们自己来领会。
这里,不说有多好吃,好吃的是人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