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天40颗吃了20年,一名男子被确诊为 [复制链接]

1#

昨天,40岁的苏晓峰(化名)医院结束了第二个周期的化疗——一个半月前,他被确诊为口腔癌,这距离他吃下第一颗加工干槟榔已有20年。

//

一天40粒槟榔

成了他生活的重要部分

//

他还记得第一次吃的时候的感觉:很怪,有胸闷心悸的感觉,喉咙像要被锁住似的。看到苏晓峰皱着眉头苦着脸嚼槟榔的样子,身边人都哈哈大笑。

“以后叫你欲罢不能。”他们拍着他的肩膀说。

//

痛到无法说话

舌头上总不见好的溃疡竟是癌

//

一般溃疡几天就会好,可苏晓峰舌头上的溃疡反反复复一直红肿疼痛,想着是太过忙碌抵抗力下降导致发炎,医院挂过吊瓶,可红肿消下去没多久后又卷土重来。

在杭州一医院口腔科,苏晓峰舌头上的溃疡组织被取下送去病理活检。

苏晓峰告诉记者,看到报告的那一瞬间他仿佛凝固了:鳞癌,三期。看到医生也摇了摇头,他知道大事不妙了。

苏晓峰赶医院找到头颈肿瘤外科郭良主任医师。

经过了两个周期的化疗,苏晓峰舌头上的肿块慢慢缩小。4月1日,他将接受手术。

//

医学界目前广泛认定

槟榔是一级致癌物

//

网络图

咀嚼槟榔易引起口腔癌,是因为槟榔中的槟榔碱、槟榔鞣质、槟榔特异性亚硝胺和活性氧,这些成分具有细胞毒性、遗传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

其中,含鞣质的槟榔多酚是槟榔的主要致癌成分,咀嚼槟榔可以引起口腔黏膜下纤维化,而这就是一种癌前病变,经过长期的慢性病理过程可恶变为口腔癌。

医学界目前广泛认定,槟榔为一级致癌物。

//

烟+酒+槟榔

患癌风险高达倍

//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曾刊发过一篇《咀嚼槟榔种类与口腔黏膜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的文章,文章对例有咀嚼槟榔嗜好的人群进行了追踪,发现:

嚼食干槟榔患口腔黏膜病的年龄比鲜槟榔有所提前,咀嚼干槟榔5年内发生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口腔白斑、口腔扁平苔藓的总发病率均高于鲜槟榔,嚼食干槟榔口腔黏膜癌变率明显高于鲜槟榔。

网络图

槟榔嚼食人群在大陆地区主要分布在海南和湖南,但两地嚼食习惯不同。

海南居民爱食用新鲜槟榔,而湖南作为槟榔的最大加工地区,干槟榔十分流行。

干槟榔是把鲜槟榔果煮熟熏干,经腌制点卤等特殊处理后食用,这也是在商场、超市、便利店常见的各个品牌的袋装槟榔。

网络图

现有的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在咀嚼干槟榔组例患有口腔黏膜疾病的患者中,病理检出口腔癌患者21例;咀嚼鲜槟榔组例患有口腔黏膜疾病者中,病理检出口腔癌患者10例。

简单说,嚼食干槟榔比嚼食鲜槟榔的致病性和致癌性更强。

而据郭良教授给出的一组研究数据,咀嚼槟榔者的口腔癌患癌风险比不咀嚼槟榔者高出28倍,既抽烟又喝酒还吃槟榔的患癌风险更是高出倍。

医院头颈外科主治医师谭向荣说:“现在槟榔比较容易买到,如果不采取措施,以后槟榔在口腔癌的病因中可能会越来越凸显。”

//

槟榔含有精神活性物质

药理特性和毒品的药理作用相近

//

除了易致癌,槟榔也是世界上第四大易成瘾的食品,仅次于烟草、酒精和咖啡。

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精神卫生中心)物质依赖科主任盘圣明说,研究表明,槟榔中所含的槟榔碱和槟榔次碱是导致槟榔嚼食依赖的重要神经活性物质。

网络图

其中槟榔碱是典型的非选择性M受体激动剂,会让嚼食者出现躯体发热、面部红润、微微冒汗等反应。它也是中枢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的激动剂,能使咀嚼者产生欣快、愉悦、幸福的主观感受。

人在嚼食槟榔时,槟榔碱和槟榔次碱可以通过颊黏膜迅速吸收后在短时间内产生效应,并维持2-3个小时,这样的药理特性也导致部分消费者形成嚼食依赖。

让人兴奋、愉悦,提高体力和抗饥饿能力,这样的作用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毒品。盘圣明坦言,槟榔的药理特性和毒品的药理作用的确相近。

它的确具有一定的成瘾性和致幻作用,只不过没有吗啡、杜冷丁等药物那么强的麻醉性和镇痛性。

嚼食槟榔依赖同时还会使脑结构发生改变。神经分子影像学研究发现,槟榔嚼食以来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涉及到人类神经系统中的奖赏回路、默认网络等结构的生理和功能连接改变。

//

口腔溃疡超过一周不愈

一定要引起警惕

//

口腔黏膜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肉体痛苦和功能障碍,同时也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口腔癌前病变。郭良提醒,口腔溃疡超过一周没有好转迹象一定要重视。

网络图,图文无关

“口腔溃疡是很常见的口腔疾病,一般治疗一段时间后都会痊愈。对于经久不愈的恶性口腔溃疡要警惕。

恶性溃疡发生前一般都藏在结膜部位的小结块,随着结块变大,表面破了形成溃疡。这也是起初比较小的溃疡,反复治疗没有痊愈反而慢慢扩大的原因。”

导致口腔癌的原因

有些恶性溃疡还会伴随口腔不明原因的反复出血,或者麻木、灼热、口腔干燥等,也容易在说话或吞咽时发生困难。

//

早诊早治、医院

把口腔癌的破坏力降到最低

//

由于发现得还算及时,苏晓峰在化疗后进行手术尚能保留舌头的功能。

而对于很多中晚期的口腔癌患者来说,由于广泛转移,有的需要切除面颊、下颚,有的需要切除牙床。

在湖南,因为槟榔“割脸”的患者不在少数。

郭良谈道,口腔是个大范畴。其中,舌头上生癌称为舌体癌,主要集中在舌尖和舌体,舌根部分则属于口咽部。超过98%的口腔癌都是鳞癌,也就是鳞状癌细胞不断增生所致。

早期口腔癌可以采用单纯手术或放疗的治疗方式;中期口腔癌发生淋巴转移需要采取综合治疗,也就是先通过新辅助化疗再手术,术后再进行放化疗。

“有些患者因为癌细胞扩散,不得不切除面颊部和舌体,这对他们今后的生活将会有很大影响。”郭良说。

怎么把口腔癌的破坏力降到最低?

郭良反复强调:早诊早治,医院。

除了槟榔,哪些饮食习惯容易致癌

01咸鱼咸菜

在我国,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腌制咸鱼、咸菜,这些腌制后的食物不仅好吃,而且可以保存很长时间,简直一举夺得。研究表明,咸鱼咸菜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胺类混合物,长期食用腌制食品,诱发鼻咽癌的概率是正常人几十倍。

02烤肉

烤肉、烧烤类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苯类化合物,这些物质是癌症诱发的直接因素。美国癌症协会研究证实,长期吃烤肉、烧烤类食物,直肠癌和结肠癌风险比普通人高30%。除此之外,大量吃煎炸肉类的女性,比吃新鲜肉类的女性更容易患上乳腺癌。

03隔夜菜

隔夜饭菜中含有亚硝酸盐,它们进入人体内会转化成亚硝胺,亚硝胺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主要引起食管癌、胃癌、肠癌等。

04未煮熟的螺类

未经过高温煮熟的螺类不能完全杀死华支睾吸虫,这种寄生虫一旦进入人体,会引起胆管发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等疾病。有医学研究资料显示,它们与胆管癌、肝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05发霉的生姜

姜是一种常见食材,民间常有“烂姜不烂味”的说法。科学家通过动物实验已经证明,发霉的生姜里含有黄樟素,这种物质可以引发肝癌、肝硬化等疾病,对人体健康有巨大危害。

涨知识了同意就点↓↓

更多福利,加小微好友

来源

青年时报、萧山电视台

小编

丘丘

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江宁警方再出击!清剿传销窝点个,抓获涉传人员人

▲江宁幼升小最新消息:年小学、初中新生报名登记时间5月发布

▲不用穿越鸡鸣寺的人海,江宁10大赏樱地等你选!

▲江宁要建7大换乘中心,竹山路站预计年底前建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