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以中医药思维理解ldquo食用槟榔 [复制链接]

1#
308准分子激光价格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摘要:槟榔ArecacatechuL.在中国已有多年的药用历史,是传统中药材之一,具有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的功效,为“四大南药”之首。但是食用槟榔对人体又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故槟榔及其制剂的安全性目前备受争议,综述了食用槟榔和药用槟榔在加工、使用方法及毒性程度等方面的差异,以期在中医药思维下厘清辨明,为公众合理应用槟榔类产品提供参考,消除药用槟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合理使用的安全性质疑。

槟榔ArecacatechuL.为棕榈科槟榔属常绿乔木,原产于马来西亚,在我国主产于海南、广西、云南等地。槟榔既是常用中药材之一,也是许多地区的传统休闲食品。药用槟榔在中国至少已有多年的使用历史,其性温、味苦辛,具有杀虫消积、行气利水、截疟的功效,仅在《中国药典》年版中收录的以槟榔为原材料的成方制剂就多达60种,可见槟榔在我国传统中药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嚼食槟榔的习俗则可追溯到北宋时期,因岭南地区潮湿地热,且素有“瘴乡”之称,而槟榔能“疗诸疟,御瘴疠”,故人们开始大量嚼食槟榔来抵御瘴毒[1]。《图经本草》中也提到“岭南人啖之以果实,言南方地湿,不食此无以祛瘴疠也”。

据估计,全球有2亿~6亿经常嚼食槟榔的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及南部,而在中国又主要集中于海南、湖南和台湾。有数据表明,在年湖南省湘潭市食用槟榔的流行率高达47.1%(男性57.6%,女性38.0%)[2],在中国台湾地区有万长期咀嚼槟榔者,大约占该地区人口的1/10,且15岁以上台湾人嚼食槟榔的概率为8.8%~16.1%,槟榔已然成为仅次于尼古丁、乙醇和咖啡因的世界第4位广泛使用的嗜好品[3-4]。

槟榔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生物碱类、萜类、鞣质类、黄酮类和脂肪酸类等,目前研究较多的为生物碱类,其中槟榔碱又是含量最高、研究最广泛的物质[5]。近年来已有许多研究发现槟榔碱对人体具有多种不良反应,且也有许多案例表明长期咀嚼食用槟榔会大大增加患口腔癌的概率,并且早在3年槟榔就被世界卫生组织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认定为一级致癌物,这引发了国内外学者对槟榔及其相关制剂安全性问题的高度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