嚼槟榔的风险
引入
家住长沙的小李近半年感觉自己不太对劲儿,不仅常常发生口腔溃疡,还总是觉得脸颊内侧像是被什么东西扯住一样,张嘴都觉得很吃力。这天早上,小李竟然发现自己完全张不开嘴了,医院就诊。经过一系列的检查,医生诊断小李患上了“口腔黏膜下纤维化”。
小李这是怎么了?
原来呀,小李自小就有嚼食槟榔的习惯,上学的时候偷偷吃,成家立业以后就更加肆无忌惮。再加上这段时间小李的工作出现了一些问题,在生活和工作的压力下,小李常常一天要嚼上三四十颗槟榔才会觉得心情舒畅一些。这样长时间下来,就出现了上述这些口腔问题。
医生告诉小李:“幸亏你来的早,不然可能就发展成口腔癌啦!”
小李嚼的槟榔是什么?怎么看起来就像是口腔溃疡的小毛病还能发展成口腔癌呢?
引入
槟榔
槟榔
槟榔是棕榈科槟榔属常绿乔木槟榔树的果实,槟榔树花果期3-4月,原产于马来西亚,在国内主要分布于云南、海南、台湾等热带地区。在湖南、广东等地的许多地区都有嚼食槟榔的嗜好。我国食用槟榔的习俗可以追溯到晋代,《南方草木状》中“彼人以为贵,婚族客必先进,若邂逅不设,用相嫌恨”描述的就是两广地区嚼食槟榔的盛况。唐朝时期,官员韩愈在被贬潮州期间嚼食槟榔以趋避瘟疫,一时间,朝中官员纷纷效法,嚼食槟榔之风盛行于长安城中。明清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嚼食槟榔的风俗传播的地域范围亦随之扩大。在《红楼梦》亦有相关记载,贾琏在试图调戏尤二姐时就曾问她要过槟榔,这也在侧面反应出当时在京城地区也有嚼食槟榔的习惯[1]。但是,大多数人在第一次尝试嚼槟榔的时候都没有感觉到快感,槟榔又是怎么风行起来的呢?
槟榔是会上瘾的
槟榔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碱,如槟榔碱、槟榔次碱等,能够刺激人体产生更多的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包括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性激素,这种激素能够使嚼食者感觉到精神兴奋,面颊酡红,身上微微发汗,就像喝过酒一样,甚至部分嚼食者会产生飘飘欲仙的快感。因此,槟榔自古以来就是两广地区迎宾送客,款待亲友之佳果。然而,这种快感往往也是致命的。
!
槟榔的危害
槟榔不仅能够使人飘飘欲仙,还是一种具有潜在致癌性的物质。槟榔提取物能够通过刺激口腔角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分泌产生与纤维化有关的细胞因子,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等,使胶原合成增加;同时槟榔碱能够减少成纤维细胞对胶原的吞噬作用,使胶原降解减少[2]。这个过程在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是一种癌前病变,具有慢性进行性癌变倾向[2]。研究表明,通过追踪观察,在患有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被观察者中,有近1/3的患者在观察期内发展为鳞状上皮细胞癌[3]。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患者常常表现为口腔黏膜烧灼起疱,疼痛、麻木,多数患者出现口干苦,舌味觉迟钝,少数患者唾液呈一时性增加,流口水等[3]。可伴有口腔白斑、口腔扁平苔藓等多发性口腔癌前病损[2]。前面我们提到的小李患的就是这种疾病,而这种疾病最大的危险因素就是咀嚼槟榔[2]。队列研究表明,咀嚼槟榔使口腔癌的发病风险增加了8.4-9.9倍[4],为口腔癌确切的危险因素,其危险性已经实验证实[4]。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将槟榔列为一级致癌物质[4]。除了潜在的致癌风险外,嚼食槟榔尚有其他的风险。首先是各种口腔问题,研究表明,槟榔中含有较高的氟元素,易滋生白霉菌、黄霉菌和大肠杆菌[5],引发多种口腔问题,同时,长期嚼食槟榔还会造成牙龈退变、牙齿磨耗等[4],由于口嚼槟榔特殊的制作工艺,在嚼食槟榔时,槟榔汁与石灰混合,极易形成牙结石[4],影响牙周健康。而且,槟榔纤维粗糙,长期嚼食可能会刺伤牙龈或阻塞牙缝,压迫牙龈引起炎症[6]。亦会增加颞下颌关节负重[6],造成颞下颌关节紊乱,甚至关节盘穿孔。另外,槟榔中的部分成分还可能损害味觉神经,影响唾液分泌,进而影响消化功能[4]。过量嚼食槟榔可能出现头晕眼花、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甚至有案例显示,长期嚼食槟榔可能会改变面部容貌。
嚼食槟榔不可取
因此,经常嚼食槟榔有很大的风险,部分专家已经开始倡导要像戒烟一样戒掉槟榔。对于已经养成咀嚼槟榔习惯的人,可以尝试在想要咀嚼槟榔时替换为吃坚果等方式逐渐戒掉,养成良好的口腔习惯,减少潜在致癌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文献
[1]周大鸣,李静玮.地方社会孕育的习俗传说——以明清湘潭食槟榔起源故事为例[J].民俗研究,(02):69-78.
[2]刘洋.口腔内科学高级医师进阶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01.
[3]陈惠英,张君等编著.饮食与安全家庭饮食禁[M].北京:中国卓越出版公司,.06.
[4]左朝辉主编.常见肿瘤预防和治疗知识问答[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06.
[5]张学伟.健康常识全知道[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07.
[6]李毅萍主编.口腔疾病与全身健康[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1.
作者: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刘妍指导: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讲师柳海燕排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吴心瑜
往期回顾
心肌梗死和心绞痛
冠心病的自我预防与监测
不想吃饭,可能是心脏出了问题
三伏天的清暑食疗
苁蓉不迫走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