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控制槟榔黄化病的传播蔓延,延长槟榔经济寿命,提高槟榔产量,特向广大农户推荐一套槟榔黄化病综合防控技术。
01症状识别
1、叶片黄化:
发病初期从树冠中部叶片的叶尖开始黄化(图1),发病树叶片呈黄绿相间的不均匀黄化,黄化与绿色组织分界明显(图2),随后黄化症状逐步扩展到上层叶片(图3),到最后整个树冠叶片黄化甚至枯死(图4),丧失结果能力。
图1发病初期黄化症状图2黄绿组织分界明显
2、株束顶:
槟榔树发病严重时,新叶发育不良,部分叶片皱缩畸形,无法正常展开,冠幅明显减小,萎缩成束顶状(图5,图6),逐渐丧失结果能力,最后枯顶死亡。
槟榔园发病初期有明显的发病中心,中心点只有相邻的少部分槟榔黄化,后期逐渐扩散蔓延至槟榔园大面积黄化。
02综合防控措施
1、选用无病苗木,严禁从疫区引进种果和种苗;严禁采用感病槟榔园的种果进行育苗;严禁在感病槟榔园及周边育苗。
2、隔离种植,新建槟榔园应远离感病槟榔园,建议间隔至少1公里以上,避免连片种植;不在病园内新种健康槟榔。
3、槟榔园严禁使用草甘膦除草剂,建议采用人工或机械除草,控制杂草高度在20厘米以下,保持园内生态环境。
4、防控方法
(1)加强田间管理:清除树冠最下部病叶枯叶(收果后);清除丧失结果能力的病株(整个树冠叶片都黄化甚至枯死,或树冠缩小一半以上甚至枯顶)(图7-图10)。
(2)加强肥水管理:每年6-7月、11-12月各施用1次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每株槟榔每次施有机肥2.5-5.0公斤,离树干50-厘米,挖长50、宽30、深20厘米的沟穴施用;其余月份适当增施水溶肥,每1-2个月施用1次(建议使用施肥枪),以增强树体营养;建议旱季每7-10天浇水1次,以表层土湿润为准。
(3)病虫害防治:每年3-4月和11-12月,统一进行槟榔黄化病原和传播媒介害虫化学防治,每隔7-10天喷药1次,连喷2-3次。抗病毒剂、杀虫剂参见表1,轮换使用。
(4)免疫诱抗:结合病虫害防治,在每年3-4月和11-12月叶面喷施免疫诱抗剂(表1)、叶面肥各2-3次(表2),每次间隔时间7-10天,诱导槟榔树体产生抗性,并提高免疫力。
编制单位:海南省槟榔病虫害重大科技计划项目组
技术支持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海南大学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联系
宋薇薇
唐庆华
朱辉
黄惜
芮凯
编辑:林雪珍
海南农业科技特派员服务
权威/专业/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