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http://www.baidianfeng51.cn/m/黎·锦
手织的繁华
出生日期:年前
诞生地:中国,海南,五指山
绝技:没有任何一个服装设计师能像她们这样,仅凭想象力就能完成绝美的作品。
树叶像被打了一层蜡,折射着天气的晴朗
槟榔谷的甘什村里,一座古老的船型屋前,70多岁的符玉英正坐在一截横卧的木头上,专心地在一块白布上绣红色的图案。
△符玉英老人
她是一名文面的黎族老人,满是皱纹的脸上,几条蓝色的纹路清晰可见。这是黎族古老的习俗之一,现已经非常罕见,只存在于为数不多的、六旬以上的女人的身上。
文面是对称的,几条纹路从近两耳处出发,往前延伸到脸闭口两侧,又垂直往下,延伸到颈部,中途还有一些交叉。它们像一个盔甲,一个网罩,部分地遮去了符玉英原本的容颜。随着岁月流逝,这些图腾般的文面,已是她人生的一部分。
船型屋,原生态的黎族家园
这里是海南省保亭县的甘什岭生态保护区里的槟榔谷,因为文化旅游的开发,两个黎族村落的原貌保留下来。透过草棚木屋、竹编渔篓、陈旧谷仓,以及妇女勤劳的编织,黎族人原来的生产生活情景清晰可见。
在浮躁喧嚣的年代,他用作品安静地传达自己的观念与思考——建造房屋的目的,是为了一种生活世界的再生。
坚守,一个民族的传承
事实上,这种传统的村落如今已不多见。若无旅游开发,这一块地方早已变成了海南五指山地区里常见的村落:瓦片平房,人口外流,渐失生气。
符玉英不是本地人,她来自海南中西部的白沙黎族自治县,属于黎族哈、杞、润、赛、美孚五个方言区中的润方言区。许多像符玉英一样的老龄文面妇女,被请到这里,和原来的村人一起,进行黎族织锦的演示。
经纬之间,数十年的修炼
80岁的黄玉理就是另一名了。相比符玉英,她脸上的文面显得更淡。她来自五指山市,杞方言区。她正在进行最典型的黎锦织造——席地而坐,两腿并拢甚至,脚和腰部共同将正在织的经线扯直,然后在经线之间编织不同颜色的纬线,创作丰富的图案。
黎族织锦使用经纬线垂直编织的方法,但连最简单的织布机也不用。或者说,身体就是织布机。为了把让经线绷直,脚需一直向前平伸,腰部则得往后顶。如果是初学者,这种姿势坚持一会儿就会酸疼难忍。但对老人来说,这却已经是数十年修炼的成果,她们能一坐就好几个小时。
△黄玉理老人
天然的色泽,黄姜染就的芳华
在过去,衣服和线都没有现成的,一切从无到有。黎族人自己种棉花、纺线、织布、染色、织黎锦。黎锦多用于妇女的筒裙、摇兜、头帕。必须自己动手,否则无衣可穿。若是整块布料染色,只要浸染整块布料。织锦不同,它是不同颜色的线进行编织的,所以要染线。
黄玉理说,“那时没有很丰富的颜色,一般是黄色、红色的多。那时的红色,做不到现在的艳红,是有些暗红的,没法像现在这么鲜艳。染黄色依靠的是黄姜。”我在其它地方见到过黄姜,用黄姜煮的汤,盛汤的碗会沾上一层黄色,极其难以洗掉。
黎锦,中国纺织史的“活化石”
很多时候,织锦也是生活的一个收入来源。黄玉理会拿着织好的黎锦做成“土裙”,拿去卖,“卖完剩下的,就留给自己几条”。海南黎族织锦被称为中国纺织史的“活化石”,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69年前,12岁的时候,黄玉理就开始向村里面的妇女们学习织锦。没有专门的老师,织锦技艺只是村妇之间的交流,从而习得和提高,“看到村里面谁织,我就跟着学,不懂的就问人家”。
巧心工匠,审视心中的美
当然,不是每个女孩都热衷于织锦,亦非所有黎族妇女皆善织。黄玉理说,要将黎锦做到“能用”,不用多久就可达到。但如要把图案做得巧妙、好看,至少得有十多年功夫的积累。
每个女子对于图案,有自己的审美,不同方言地区的黎锦,也会呈现出风格上的差异,有些地方图案偏大,有些地方显小。黎锦创作是个人化的,黎族女子们据自己审美观念而编织,这种审美趣味既来自自身对所处环境的感知,也由于和妇女间的沟通而形成地区风格。
千面黎锦,万种情思寄柔情
这个世界上肯定难以找到两块完全一样的黎锦。尤其在没有化工染剂的时候,用植物和矿物染料的色,其深度和亮度不可能做到完全一致。而不同的女子总会喜欢不同的图案和不同的颜色搭配,进行个性化的创作。
人们会赞扬黎锦做得好的女子,她也会更多地获得小伙子青睐。黄玉英说,在她年轻那会儿,她是村里女孩里手艺最精的一个。她掩着嘴巴大笑起来,曾有又不少男孩暗恋着她。
日月恒久,为自己做一件嫁裳
织造黎锦,最基本是要有恒心,能坚持住,它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一块约40公分宽、2米长、图案复杂程度为中等的黎锦,如果每天能做一段时间,那也得做上个把月才能完成。而黎族妇女们,平常还得做大量的农活和家务,织锦是见缝插针挤时间的,所需时长更多。
20岁那年,黄玉理出嫁了。出嫁前,她花了数月给自己做了一件结婚用的黎锦衣服——一条刚刚及膝的“土裙”,黄色为主,间有墨蓝。我见到她那天,碰巧她正穿着那件筒裙。那筒裙就是用几条织好的黎锦缝合的,上面的纹饰图案中,除了黎锦中通常可见的大力神、青蛙、菱形等图案之外,也有成双成对的爱情鸟,人们习惯称它为“甘工鸟”——它在黎族人眼里是爱情的象征。
爱情,陪伴岁月慢慢变老
不过,如同青蛙等图案一样,这爱情鸟也并不是很写实,可以说有点抽象,需要带一些想象力去理解——“你看,这个是鸟的头,这个是两个翅膀,两只鸟连在了一起。”那爱情鸟的模样,就像人们双手摆出鸽子造型而打在墙上的影子。
这件衣服对黄玉理来说意义重大,在她过去所做的无数件黎锦衣服中,这是令她印象最为深刻的。平时她舍不得用,偶尔才穿出来。如今这衣服已经陪伴黄玉英走过了60多年的岁月。
手
黎锦
工
几乎每一个中年以上的黎族妇女,都有这样一条特殊意义的裙子,或者自己做的,或者父母做的,伴随和见证自己漫长的婚后生活,并被持久地珍爱有加。
灵巧的妇女们,善于将所见之物变成黎锦上的图案。各种花朵、植物、动物,通过一定的变形提炼,变成了一个简洁干练的图形,呈现给人观看,获得欣赏、赞叹。
本文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许伟明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