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立冬万物收藏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护 [复制链接]

1#

“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

立冬,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九个节气,

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

冬者,终也,万物收藏也,

动物藏身规避寒冷,

经过秋收的人们也已将收获收藏入库了

点上方播放键观看本文立冬视频

中医学认为,立冬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自然界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都在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蓄积力量。

我国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素问·四季调神大论》中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这段经文精辟地论述了精神调养、起居调养和饮食调养的方法,并根据自然界的变化引入人体冬季养生的原则。

节气物候

我国古代将立冬后每5天再定出三候:

一候水始冰。

二候地始冻。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保护阳气发源地:关元立冬,是冬季的开始,水冰地冻,万物收藏,一岁终而一岁始。此时养生也要遵循天时,早卧晚起,固护阳气。阳气的发源地关元,该穴为生殖、泌尿系统疾患的卓效之穴,古今已作为保健要穴。其主治功能可概括为培肾固本,调气回阳。灸法借助火力,温通经络,行气活血,补益阳气,施之关元,使肾中精气盛而体日壮。男科、妇科炎症、男性性功能障碍、阳痿早泄、女性阴冷都可艾灸关元穴。

元阳是肾阳的一部分,如果这里受寒了,会导致肾阳不足,出现以下的问题:

机能下降——人变得疲劳无力

温煦不够——怕冷,表现在腰腹部、足部

固摄不足——尿频、尿急、遗尿,溏泻,流鼻涕等

如何护住元气呢?专家推荐使用中药热敷包,容易疲劳乏力,腰部常常感到寒冷,就用热敷包调理,身体很快就恢复。中药热敷法又称中药热奄包,是中医特色外治法之一,有温通散寒的功效,可以帮助我们巩固肾阳,养护阳气。

这里介绍的热敷包主要有五种材料组成:

艾草:温十二经,温下元;肉桂温肾气,引火归元;

吴茱萸:祛寒邪、止痛的作用;

当归:血中之气药,改善局部循环;

大盐:是基质,保温性非常好,还可以带着药力渗透到身体内部。

制作方法:

把以上中药用文火炒热,大约15—20分钟,炒到盐粒微黄,装入布袋中,封口后即可放在小腹上热敷,如果太烫了可以用毛巾垫着使用。

通常情况下,一包药可以使用七天,每次使用前先把热敷包打湿,再用微波炉加热2分钟(先热一面,再拿出来翻面热一下)。

如何护住血管中的阳气呢?

冬季心脑血管疾病高发,中医认为原因在于寒主收引,寒主凝滞,人体感受寒冷后血管会收缩,弹性变差,这时我们的血压就会升高。血压升高,增加了心脑血管病发生的风险。

可以用温通血脉的方法。专家带来了一碗家庭自制的温心通脉红汤。这碗汤主要食材包括牛肉、西红柿、洋葱、红酒、果木姜子(荜澄茄)。

牛肉:可以补脾胃、补气血壮筋骨。

番茄:宁心平肝,对降血压和心脏有好处。

洋葱:走窜御寒,开胃,缓冲血管痉挛的作用。

红酒:促进牛肉吸收,也可以缓冲血管痉挛。

果木姜子入药叫做荜澄茄:常用于治疗心腹痛,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功效。

做法/p>

牛腩焯水,锅中倒油,放入番茄酱和果木姜子煸炒,放入西红柿、牛腩和红酒,放入清水。炖煮一小时即可出锅。

注意/p>

胃酸过多,有溃疡的人或者胃炎急性期不要食用。

立冬节气导引功

坐功:每日丑、寅时,正坐,一手按膝,一手挽肘,左右顾,两手左右托三五度,吐纳,叩齿,咽液。

治病:胸胁积滞,虚劳邪毒,腰痛不可俯仰、嗌干、面尘脱色、胸满、呕逆、食滞、头痛、耳无闻、颊肿、肝逆面青、目赤肿痛、两胁下痛引小腹、四肢满闷、眩冒、目瞳痛。

立冬节气灸:护肾阳,健脾”

立冬要艾灸补肾

立冬后天气渐渐转寒。老祖宗早就说过:“寒为阴邪,易伤阳气”。由于人身阳气根源于肾,所以寒邪最易中伤肾阳。

肾的阳气一伤,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萎遣精等疾病;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疾病随之而生。所以立冬后艾灸养肾是第一要务。

艾灸命门:补肾还健脾

灸补命门穴能同时补肾脾养先天、后天之本。命门穴位于两肾之间,为肾精汇聚生发之所,命门受补,会让肾气旺盛,滋补不断被消耗的元阳。补命火即补肾阳。

古语还有云“益命门之真火,补脾胃之元阳”。脾胃更需命门之火温煦,才能发挥正常的运化功能。

另外,命门穴位于督脉上,处于人体正中位置,是支撑督脉气血运行的重要支点。

命门瘀滞,督脉不通,全身循环受阻。

命门受补,则督脉气血运行强劲,正气充。

命门穴还与肚脐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为后天滋补的最便捷通道,决定着生命成长变化中的元阳盛衰。

命门一穴:温手脚、调宫寒

命门是肾阳藏身的地方,也就是命门之火所在地。如果火力不足,就不能推动肾水的运行,表现出来就是腰膝酸软,浮肿,男性阳痿,女性宫寒不孕等,也就是肾阳虚。

命门火衰,心失温养,还会精神萎靡不振;阳气虚弱,气血不能上荣于面,故面色晄白;命门火衰,不能温煦肌肤,故畏寒肢冷。

以上这些症状都需要加强命门之火,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对着命门穴处“煽风点火”即艾灸。这样可以缓解很多阳虚的症状,如手脚冰凉、老年人关节怕冷、男性尿频尿急等。

如加强治肾阳虚的疗效,灸命门、肾俞和太溪即可,每天1次,命门、肾俞30分钟左右,肾俞穴益肾助阳、太溪穴生气,适用于各种肾虚的症状。

立冬养生4大原则

1饮食遵循--滋阴潜阳的原则

饮食调养要遵循“秋冬养阴”、“无扰乎阳”,“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古训,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元代忽思慧所着《饮膳正要》曰:“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此时节饮食宜以温补为主。

冬季可适量多吃点咸味食品可促进甲状腺素分泌,产生热量,如海带、紫菜和海蜇等;还应多吃温热护阳之品以抵御寒冷,如羊肉、狗肉等,桂圆、胡桃、核桃、栗子、大枣、山药和木耳等;适当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如黄豆、胡萝卜、油菜、芥菜、韭菜等;动物肝脏、胡萝卜可增加抗寒能力;芝麻、葵花子能提供人体耐寒的必要元素。冬季应少吃寒性食物,如螃蟹、海虾、西瓜和葡萄。

2运动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

冬季锻炼不可少,,适量的运动可增强身体抵抗力来抵挡疾病的侵袭。此外,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禁止做剧烈运动,如打球、登山等。患有呼吸系统疾患的中老年人,应避免寒冷的刺激,运动应在日照充足时,避开早晚,以免诱发急病。老年人更应注意保暖。

3生活起居遵循节律规律原则

中医认为,入冬以后,生机潜伏、万物闭藏,人只有顺应一年四季的变化,与变化的时空和谐相处,才有利于生命健康。睡觉与起床都要科学把握时间。“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是养生的重要方面。

此外,中医认为,背部是人体经脉中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主要部位。“足太阳膀胱经”具有防御外邪侵入的作用。对于老人、儿童和患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暖背尤其重要,这些人最好在立冬后穿一件贴身棉背心。

“寒从脚下起”,所以要注意足部保暖,一是穿好鞋,防过紧、过松、过薄,袜子以棉袜为好;二是平时多活动脚,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三是每晚睡前用温水泡脚,水温以50℃~60℃为宜,能消除疲劳、御寒防冻、促进睡眠。

4精神遵循冬藏原则

中医认为,人在冬季,人体的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时期,一是要能调控不良情绪。人都会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调整控制情绪,遇事节怒,宠辱不惊。

对于心中的不良情绪通过适当方式宣泄出来,以保持心态平和。

二是多晒太阳。因为冬季天黑得早,光照时间短,也是容易让人产生抑郁情绪的一个原因。因黑夜来临时,人体大脑松果体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强,它能影响人的情绪,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使人保持好心情,要保持精神情绪的宁静,避免烦扰妄动,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

立冬养生之防3病

1防中风

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在寒冷的冬季更易发生。因此,需要及早预防,切勿掉以轻心。预防要做好几件事:

一要防寒保暖,留意天气的变化,注意添衣保暖勿受凉;

二要适当补充营养,增强体质;

三要做好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的防治,已有此病者要遵医嘱服药,不可擅自停药。

2防心梗

心肌梗塞也是老年人冬季的高发病。当人体受冷刺激后,由于血管收缩,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容易诱发心绞痛,若措施不力,会发生心肌梗塞,不可不防。

除了重视防寒保暖外,室内温度适宜控制在18℃左右,外出不宜过久,并注意防风保暖,避免风寒交袭。平时可遵医嘱服用降脂、溶栓、扩血管和防心肌缺氧的药物,以免突发意外。

3防流感

老人冬季感冒,说起来不算什么大毛病,但若治疗不及时,就容易诱发多种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肺炎、肺心病、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等。据报道,老年人肺部感染的死亡率高达36%。

故在寒冬季节,老年人要注意加强耐寒锻炼,调理好饮食,最好每天用偏凉的水洗脸,热水泡脚,以提高免疫力,防止流感发生。

立冬养生吃什么好

1立冬饮食养生以增加热量为主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冬天的寒冷气候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从而促进和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以增加机体的御寒能力,这样就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

天冷的时候,适量增加蛋白质、脂肪以及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对抵御低温很有好处。多吃一些糯米、高粱、栗子、大枣、核桃仁、桂圆、韭菜、南瓜、生姜、牛肉、羊肉等温热性质的食物,可以增强机体的御寒能力。

人怕冷与机体摄入某些矿物质较少有关。如钙在人体内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响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因此,补充富含钙和铁的食物可提高机体的御寒能力。

2立冬养生要注意补充维生素

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因此,往往一个冬季过后,人体出现维生素不足,如缺乏维生素C,并因此导致人发生口腔溃疡、牙根肿痛、出血、大便秘结等症状。那么人们可适当吃些薯类,如甘薯、马铃薯等。它们均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还有维生素A。

增加维生素A、C的摄取。维生素A主要来自动物的肝脏、胡萝卜、深绿色蔬菜等,维生素C则主要来自于新鲜水果和蔬菜。增加维生素A、C等的摄取,可以增强人体对抗寒冷的能力。

立冬养生有何禁忌

1立冬饮食要增苦少咸

在冬天里,要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肾水过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常用食物如:槟榔、橘子、猪肝、羊肝、大头菜、莴苣、醋、茶等。

在补冬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进补时,要使肠胃有个适应过程,最好先做引补,一般来说,可先选用炖牛肉红枣、花生仁加红糖,亦可煮些生姜大枣牛肉汤来吃,以调整脾胃功能。

2立冬补冻不可盲目“进补”

1、戒乱进补

应该了解自己该不该补,属于何种体质,属于何脏何腑有虚。一般而言,中年人以补益脾胃为主,老年人以补益肾气为主。最好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判定。

2、戒唯补药而补

对于想健身长寿者来说,光靠补药不是好办法。还要注意适当的运动锻炼、饮食调整调整、多用大脑(做脑操)、避邪就静等,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养生。

3、忌盲目食狗肉

一些体质虚弱和患有关节炎等病的人,在严冬季节,多吃些狗肉是有好处的。但不宜盲目食狗肉。

4、戒过于滋腻

对于身体状态不太好,脾胃消化不良者来说,首先是要恢复脾胃的功能,否则服再多的补物也是无用。因此,冬令进补不要过于滋腻厚味,以易于消化为准则。

冬季我们总是有太多的期待与想象。

期待大雪纷飞,银装素裹。

期待冬日的暖阳,被窝的温存。

期待岁末年终,又一个全新的四季轮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