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的生活离癌症很遥远,但冷冰的数据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致癌物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却不知道。
认识这7种生活常见的一级致癌物
根据对人的致癌危险性,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对致癌物划分了四个等级。
其中,一级致癌物被称作“确认致癌物”。截至年10月,1类致癌因子名单上共有个成员,并且已经有充分的证据证明这些物质可致癌。
在这个一级致癌物中,这7个致癌物最靠近我们的生活:
黄曲霉素:其毒性相当于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
亚硝胺:前身是亚硝酸盐,长期大量食用会转化成亚硝胺;
苯并芘:多环芳烃中毒性最大的致癌物,会损伤基因;
甲醛:一种强刺激性的有害气体,超标会伤害人体;
乙醛:酒精中的乙醇与唾液接触后会转化为乙醛;
尼古丁:每天吸烟数量超过5支,患肺癌概率高达25%;
槟榔:含有大量的槟榔素,具有细胞毒性。
在日常的家居生活中,用的、吃的、每一个角落都可能潜藏着这些致癌物。只有将它们找出来,并且加以预防,才能更有效地预防癌症。
筷子、砧板使用久,可能含黄曲霉素
筷子和砧板,是我们每天都会用到的家居物品,而且每一顿饭都离不开它们。
可怕的是它们在28℃~38℃的潮湿环境中很容易滋生黄曲霉素,如果家中的筷子和砧板长期不换洗,它们就会成为滋生致癌物黄曲霉素的温床!
当木筷子出现变形开裂、受潮后发霉、食物附在筷子裂缝里发霉变质的情况,都有可能会产生黄曲霉毒素,产生致癌风险。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筷子表面的霉斑、闻霉变气味,判断是否发生霉变,若发现已经霉变应停止使用,并将其扔掉。
此外,砧板用久了更是“脏”出我们的想象,据科学研究,不少家庭使用的砧板上的粪生细菌数通常是马桶坐垫上细菌数的多倍。而且开裂、刮痕多的砧板,其缝隙中可能藏着致癌物。
设想一下,每天用的筷子、砧板都受黄曲霉素威胁,既不卫生也不安全。然而,用℃以上的高温才能灭杀黄曲霉素,普通的煮沸消毒法对它几乎不起作用。
想要避免筷子和砧板都被沾上黄曲霉素,就该这样做:
1、筷子需要定期更换,使用时间最好别超过3个月;湿筷子要烘干再放好,最好每周消毒一次。
2、砧板重在清洗,做到“用盐去油、用柠檬去腥、用醋去菌”即可;砧板要放在通风处,储存环境避免潮湿。
癌从口入,你吃过哪些“危险食物”?
有人说,世界上所有癌症中,约有40%都是吃出来的。这并非危言耸听,根据科学数据表明,45%的癌症与饮食、营养有关,35%与烟酒有关。
在我们平时做的菜、喜欢吃的某些食物里,很大可能就含有致癌物质,一旦摄入过多,身体将会不堪重负。
高温烹饪的食物
由于脂肪在高温下会产生强毒性的聚合物,若高温烹饪高油脂的食物时,油温超过℃,则会产生苯并芘。动物研究表明,长期吸入或吃进苯并芘,可诱发肝癌、乳腺癌、膀胱癌、喉癌、消化道等多种癌症。
注意,苯并芘更容易聚集在烤焦的食物中,其含量比普通食物高出10~20倍。
在此,小健建议大家:烹饪时油温最好控制在℃以下,不要高温、长时间加热食物;少吃烧烤、肥肉、鸡排等油脂较高的食物。
腌制肉类食品
在腌制肉类食品的过程中,为了保存独特的风味及延长保质期,会加入食盐和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本身不致癌,当与蛋白质分解出来的胺类物质结合在一起时,它就会变成亚硝胺这一种致癌物。
所以,少吃培根、火腿、灌肠、咸肉、腊肉、熏肉、咸鱼等加工肉制、腌制品,红肉也被列为可能致癌物,控制每天摄入约70克就没有致癌风险;每天吃克绿叶蔬菜,其富含的叶绿素和抗氧化物质有利于防癌。
发霉食物
淀粉含量高的食物很容易会出现霉变,如面包、馒头、糕点等,因储存不当而腐烂的花生、坚果、玉米、大米等,还有原料没有经过严格的筛选的粮油制品,也可能存在黄曲霉素。
大家不要囤积大量的食物,最好是低温、干燥保存,避免食物发生霉变。
收好这张《一级致癌物常见来源表》
一级致癌物听起来有点恐怖,不过大家不用过于紧张,只要做好预防措施,少吃含癌食物或控制食量,就不会那么容易致癌。
下面这一张《一级致癌物常见来源表》,请大家收好了!
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致癌物品?
↓↓↓
在留言区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来源
健康圈
编辑
应悦张静恬责编
楼杭娟
编审
金洪斌